般若之智亦無大小,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。迷心外見,修行覓佛,未悟自性,即是小根。
2025-03-30
   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,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。迷心外見,修行覓佛,未悟自性,即是小根。

   「般若之智亦無大小,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。」於圓覺經:彌勒菩薩懇請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。令諸大眾深悟輪迴。分別邪正。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。於大涅槃生決定信。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。誠如彌勒菩薩請益大悲世尊,為眾修行者開啟自性如來微妙圓覺,其因乃眾生雖具足般若之智,其般若之智與佛無異,卻因眾生思惟偏頗於私慾,自然眾生自心迷悟不同,眾生自心迷悟不同,其因乃私慾蒙蔽自身微妙圓覺,如是之者,慧目不有,常處於迷悶情慾,如是之眾,自性微妙圓覺,終不可現,儘管自身般若之智與佛無異,卻不得自澄己性。
  「迷心外見。修行覓佛。」眾修行者,「迷戀」修行;「偏執」修行;痴心修行;肆志修行;妄為修行,如是作為,皆因自心迷昧,心性不明,常言道:「心性不明」,又言「不明心性」,此兩則辭彙,雖語文顛倒,然而其究竟意已然迥別。「心性不明」意指:不識本心,雖眾修行者,勤修佛法,亦因「迷心外見」,故不得了悟自身真性當如何自用,故「心性不明」也,如是諸眾,儘管耗盡心力,勤習相上教條,亦無益處,須知,有知有學,非為圓覺妙性作用也,故「心性不明」則自然,雖言自然,亦非自然,只因眾生知見頑強,故以眾生劣質作為自然之說。
  又言「不明心性」意指:隨緣求安,眾修行者貪愛塵緣「圓緣」,殊不知!一切塵緣合和皆因宿世「恩、怨、情、仇」未了,亦因糾結今生情感羈絆而困頓其中。眾生常因塵緣紛擾而坐困愁城,於「相」,自心不得安然自在;於「境」自身苦乏其中,故眾生「借相修法」,換言之,眾生以相上佛法視為究竟義,如是諸般行深修持,只因「不明心性」,「不明心性」者,乃因不知自性是真佛,然,自性不離自身,眾生卻不得亦不識自身藏如來,如來不離自身有,故彌勒菩薩懇請世尊為諸菩薩開秘密藏。令諸大眾深悟輪迴。分別邪正。彌勒菩薩所言甚是也,眾生「心性不明。不明心性」其最大粗鄙過失,則是眾生難以「分別邪正」,眾生自身皆具良知、良能,卻因「心性」幽暗而不得令自身般若之智起作用,眾生智慧不得作用,「邪正難分」,造過獲罪,輪迴不已,皆因不識自性如來微妙圓覺。
  眾生自身有「真佛」,其「真佛」不離「自性用」!「自性用」則「用自性」,「用」也,即是「行」也!覺者於「自性」究竟等覺,故曰「覺者」。眾生於「自性」終究滅覺,故曰「眾生」,何故覺者與眾生「自性」分為『等覺』與『滅覺』之說?誠如壇經云:緣邪見障重。煩惱根深。猶如大雲覆蓋於日。如是之眾,當如何自澄己性?如是之眾,如何明悟自性?如是之眾,如何免於輪迴之苦?眾生一切諸苦難,本來不有,只因眾生未曾令自身「真佛」性現,而受苦於塵緣中,如是之眾,慧根粗劣,終難自見如來,何其哀哉!
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