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最後佛未出家時,有八王子:一名有意,二名善意,三名無量意,四名寶意,五名增意,六名除疑意,七名響意,八名法意。是八王子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。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悉捨王位,亦隨出家,發大乘意,常修梵行,皆為法師。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。
2020-02-29
    

    
其最後佛未出家時,有八王子:一名有意,二名善意,三名無量意,四名寶意,五名增意,六名除疑意,七名響意,八名法意。是八王子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。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悉捨王位,亦隨出家,發大乘意,常修梵行,皆為法師。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。   

其最後佛未出家時,有八王子:一名有意,二名善意,三名無量意,四名寶意,五名增意,六名除疑意,七名響意,八名法意。是八王子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。

    在圓覺經,在法華經中都談到:識與體、無明與真如的關係。在先天,識與體、無明與真如本是一體,降注人身,人降生世間,上天同時賦予我們識與體,識與體各自為政。體有多大,識就有多大,識是大作用力,識明了,體自然澄澈。
    一般而言,我們都怕自身有無明意識,因為無明意識會帶我們輪迴六道,我們只知「識」的負作用力,而不知「識」的正作用力,無明的負作用力很大,如:恐懼不安、煩惱痛苦、愩高我慢、邪思邪行等都是無明的產物。但無明也有它的正作用力,猶如電有很大的作用力,不明白的人看到電就害怕,深怕觸電。
    其實諸佛菩薩都是由「識」的澄澈而成就的。所以無明可怕嗎?無明不可怕,可怕是我們不認識它!無明可滅嗎?無明不可滅,一旦滅掉,就沒有成就無上菩提的推動力了。六祖大師曰:一燈能除千年暗,燈一旦亮,以前的無明都成為我們最大的動力了。
     
    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:
    何謂威德自在?人世間有兩條道:白道與黑道。白道的人,安分守己、奉公守法,在自己的崗位上,認真負責,贏得無數人的讚賞與擁戴,同時也深得民心,有一股很大的力量。黑道:大哥大下面也有很多小弟在護持著大哥,小弟覺得大哥威德自在。
    人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就是威德自在,因為有很多人護持著他,他的力量很大。四天下:一、氣天界,二、人世間,三、阿修羅,四、地獄,因為不能達到住佛圓覺,就會在這四天下,來來回回往返不已。
     
    其最後佛未出家,有八王子:
    最後:根基最雄厚的。
    出家:不是離家離境到寺廟修行,捨掉塵緣、看破紅塵出家去。乃是不被凡間的情枷愛鎖所束縛。家是每個人溫暖的安樂窩,是孕育生命的發源地,是我們幸福的園地,有了它,我們才能養珠。養珠養珠,要養出真明珠,才是無價之寶,燦爛奪目。
    八王子:有意為色、善意為受、無量意為想、寶意為行、增意為識、除疑意為末那識、響意為含藏識、法意為遍及法界。這八王子不離我們自身的八識田,菩薩曾經慈悲五氣朝元,一旦五蘊:色受想行識能跳脫,能昇華,就可以讓五氣成為正氣了。
    一、有意:有意為色,色指身體,也指一切形形色色。人身難得,由這個「有」產生念頭之後,一切的形形色色就這樣萌芽了,有了色身之後,我們就知道去愛護這個身體,去求取知識學問技能,去賺錢,去追求異性成家立業,為家庭,為事業為未來的歸宿打拼,因為有這個意念的程式寫下來了,就會推動這個行動出來,讓這個有意成立。
    二、善意:為受。我們自身的善與不善是兩因,這兩因都會正受。善的正受就有福可享,不善的正受叫惡報,不論善報惡報一定要在自身去受,受不一定是肉體的受,也有心靈上的受,心靈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辛苦超過千百倍,肉體的病痛也許是短暫的,心靈的煎熬可能帶來長期難以抹滅的無形傷痕,如憂鬱症。世人有錢不一定是幸福,不要以為沒有錢一定是痛苦,有錢卻不健康、不快樂。
    錢要能發揮它的功用,才能帶給別人快樂,也帶給自己快樂,如果天天為錢傷腦筋,哪是幸福?錢夠用、不比較、健康快活,就是幸福。
    三、無量意為想。想:相、心。相:木目,被相所蒙蔽,見不到真如實相。這個心不是來自自身的菩提覺性,是妄念的心。我們很容易胡思亂想,想入非非都不切實際,無量意為何能想?由無始劫不可數的惟忖的記憶檔案,我曾經看過,聽過,想過就有印象,這無量意這麼強都儲存下來,却無關自性真如當下明白的。
    無量意是無量無邊的寬廣,它本來是可以大作用的,可以無限的自在逍遙的,但因為想太多,所以才有無邊的煩惱,煩惱痛苦都是後來的,本來就沒事。
    四、寶意:為行。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,寶在那裡?寶在兩足尊,兩足尊不是佛學字典所說的福、慧具足。菩薩慈悲:兩足尊是在於行。指的學科、術科並重。知行要合一,知是理論,行是實踐,只有理論,沒有做出來,那便成空談,最後會落於福報,進入四天下。
    我們修行都重於文科,無法入於心地,在行當中欠缺,境來的時候馬上被境束縛,因為學科懂得那麼多,沒有用術科來印證豈能得知自身火候。菩薩說:菩薩修六度般若,不是一個一個慢慢修,菩薩只要具足六度般若中的其中一項去行深,其餘五項都跟著發光發亮,因為是環環相扣的,重點在於行,寶意在於行,這都不離自身的八識田,但祂無關眼耳鼻舌身意,乃在色受想行識當中,五蘊要完全澄澈才能五氣朝元。
    五、增意:為識,因為所作的,會進入識的檔案。我們行善祂儲存了,行惡祂也儲存,儲存由誰來記?由電子在記,因為電子與識相遇,祂能含藏能作用,祂不用眼睛看就可以緊緊拉住不會錯亂,電子是活躍的、是色彩繽紛的,祂超越我們人間所想得到的。
    我們知道綠蠵龜有一種天性:綠蠵龜要上岸去產卵,然後由泥土幫牠孵蛋,小綠蠵龜破殼而出,牠知道要趕快回大海,太慢的話,天敵就會把牠抓走,綠蠵龜是怎麼辦到的?牠無需辦到,因為自身中的增意,由識有電子來幫牠寫程式,牠自然而然依照這程式一步一步作出來。
    六、除疑意:為末那識。增意增長就會進入末那識,進入末那識都是環環相扣,八王子都是環環相扣,為什麼修行者不能明悟本來?是因為錯用心,因為我們不斷的讓無明增加,進入了末那識,但末那識也可以成為「白淨智」,完全在除疑的動作,一旦能除疑,無明馬上頓除,徜若除疑的動作做不到,末那識讓我們無聲無息,祂可以兵分二路,要淨化成為大圓鏡智或直接進入第八識,倘若不能淨化,你說:我不要去記它,不要去想它,可怕的是,不用你眼根能對,光是作夢,在意識的狀態之下,這個境遊覽一遍之後,就進入末那識了。
    七、響意:為含藏識。響意能讓我們在含藏當中,讓祂的作用力,可以大作用出來,在含藏識含藏清淨光明的菩提種子,時間一到,就可結出圓滿莊嚴的如來果,世人若真修,人人皆能自證自得。
    八、法意:能成一切種智。我們要修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本身具足的這個成一切種智,因為我們的心愿,這能成就的法是不滅的,法意祂為什麼遍及法界呢?因為法意,不管修阿羅漢,他自身自用,一樣在他的次第果位裡,不落入三惡道。他修辟支佛,十二因緣法,他也是成一切種智,他的法意就在這種性因中成就的,法意也成一切種智。因為祂遍及法界,沒有一處不由法意演出的,演出大法就在這法意。所以修行得要讓自身的八王子放下王位真正出家,讓自身的八識田突破,念念覺、念念明澈,作到大愛滿人間,讓真愛開花,恢復到清安、自在、快樂的本來面目,回到體識一如,圓明覺性,我們才不會不斷遊走這四天下。


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悉捨王位,亦隨出家,發大乘意,常修梵行,皆為法師。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。
 
    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:
    「諸王子」:即前所說的八王子,一名有意,二名善意,三名無量意,四名寶意,五名增意,六名除疑意,七名響意,八名法意。「父」:即自身當中的明君。「出家」:其實無一個「家」可出,自身當中本具有一顆光亮無瑕的摩尼珠,倘若不能讓祂成就無上菩提,終其一生都被這凡間的枷鎖所困住,而不能如來藏裡親收得。
    
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:
    即無上的正等正覺。在自身當中能夠成就一切種智,是因為體與識本同一如來藏,但萬法唯「識」,由於「識」能夠含藏一切的種智,所以如何讓「識」在根對塵時既能達到實相般若,通行無礙,當下即是。但要通行無礙,則自身的般若之智必定要讓自身的正等、正覺達到平等。
    何謂「正等」?正:不偏,等:平等,如「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」,雖本俱足如來實性,但要行得出來,在根塵當中去實證,學科與術科並行,亦即八王子中的「寶意」,一切的豐功偉業都在這兩足尊當中所成就。
    例如別人對你的褒與貶,你耳根所聽,心裡所受的是高興或者是生氣?還是原來他是要鼓勵我,讓我更上一層樓?因當你聽到的時候,攝受在心裡面的那個覺知有高低、有不平,當然就無法見一切性都能達到平等法性,通行無礙,所以體、識無法一如,那又怎能真正的契入到自身當中的正等正覺,無法畫上等號自然無法成就一切種智,空有此機緣而不能真正的知見一切法,何其可惜?
     
    
悉捨王位,亦隨出家:
    如前所說其最後佛未出家時,是八王子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。因「體」與「識」是一等如的。但「識」體為大,無明意識一旦擋住了「體」的性光,性德就無法流露,此時皆由識在主宰這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假合,因識不澄澈,所以無明行識,對也做,錯也做,根對塵的當下,任由八王子無明行深,造下無邊無量的業力,此業力有善報也有惡報,所以讓此身忽天界、忽人界、忽地獄界、忽阿修羅界,遊走在這四天下,而不能了脫生死,跳脫輪迴。
    所以修行就是要讓自身的這一顆明珠讓祂作用出來,由外在的這一念心來啟動內在的真心,即根本無明啟動始無明,讓兩鈷金環鳴歷歷回到本心,契入到自身當中的正等正覺,此時才能讓識所含藏的一切種智,當下作用,當下圓滿,當下成就。所以當聞父王出家,八王子就放下四天下,悉捨王位,亦隨出家,因此時無明已被內在的性德所感化,達到實相般若,而能通行無礙。

    發大乘意,常修梵行,皆為法師:
    「發大乘意」: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無上正等正覺之最高菩提心。「常」:因為已經出家,所以從此以後不滅、不再退轉。「梵行」:即喜悅、清淨,已不受外在的影響而迷失自己。「皆為法師」:已經是明澈之覺者,即貴為天人師,已住佛圓覺。
 
    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:
    因每一位王子都「威德自在」,各領四天下,都可以在一方稱霸,所以只要任一王子無法歸順於父王,無明假使真性,就可讓我們生死輪迴不已;但同樣的明白其作用力,正心、正念、正行,那是直接契入到自性當中的如來實性,亦可讓我們超越生死,跳脫輪迴。
    所以明澈真如實性不是一樣一樣的去修,就猶如菩薩修六度般若「行」,乃是其中一樣具足之後去行深,其它都跟著發光發熱,因祂們是環環相扣的,是非常清楚明白這實證的理路。所以只要明白這八王子的作用力,從自身當中去做、去行,就已經禮過多少億佛,供養多少億佛了,因為在無量劫以來,有無量無邊無始的無明都是在護持這八王子,所以明白之後就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