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7-11-30
心是根  法是塵  兩種猶如鏡上痕  痕垢盡時光始現  心法雙忘性即真

    「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」:
    大地眾生皆俱足「真如妙締」,此「真如妙締」即是可大作用,作用關鍵即於「心識」是否澄澈,一位大覺者,俱足般若之智,了達心源,亦無無明困惑,「心、意、識」無染無雜,即是天然本性,如是圓滿,如是潔淨。
    六根常應六塵,卻不染「心識」,亦不落在「含藏意識」,於「根、塵、境」中,當下究竟圓滿,宇宙萬相之生滅,前因後果皆清楚明白;然而世人卻活在自我感觀當中,雖然自身「識」依然能作用,乃由善變「隨緣真如」所主宰,「無明種性」待因緣成熟時,即具有「能變境界」之力量,雖然遇到增上緣,即能變現,但其過程得倚賴於「末那識」不斷的執我,而發揮他「恆審思量」之作用,此境界方能存在,因此修行者不可疏忽「思量能變」之力量。
    世人於「根、塵」相應當下,「識心」猶如添加了化學成分,而起了化學變化,凡事先考量自身利益,先行評估是否有好處可取?或者是否吃虧而不利己?其因是在於世人總是活在自我意識感觀裡,落入「心識作用」,以「我」為中心,此乃「私我」,並非真如實性之「真我」。
    「私我」,只能見到利益上的結果,無法透徹前因後果,以眼見為憑,認相為真,修行者須知!眼睛所見即著境,「心」隨之起伏、忐忑不安;然而眾修行者所用之「法」,皆是技巧性的行為,為自身利益考量,此乃世智辨聰,絕非真如實性的彰顯,因此「心與法」在意識作用即留下「痕跡」,此「痕跡」則難以抹滅,不管行善做惡,無明意識即植入「種性因」,「種性因」則由第七識「末那識」植入八識田,等待未來機緣成熟,眾生所受其果則必然也!
  
    「痕垢盡時光始現」:
    佛菩薩性德具足「佛住圓覺」,圓:即是圓滿無礙,無一處缺陷;覺:洞悉宇宙萬事萬物真相。事情發生之前,既已知起止與結果,因此菩薩敬畏「因」,明白此「因」將來定會成「果」;眾生因心識不明,植下無邊無量之惡因,因此對於「果」報之苦,除了受其果報之難,渾然不知所為何來?更不明「因」從夙世以前,既已植下,因此伴隨「根本無明」即是「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」等六種煩惱,往返六道輪迴!
    修行者當知!一切煩惱起於無明之根本,眾生不識自身本俱「智慧真如」,卻任由淺層意識俘擄諸根,追逐六種枝末煩惱。而一位大覺者,不滅因斷果,隨因果盡其發生,事物隨境而生,隨緣而滅,卻不存檔自身八識田中,而是當下第七識「末那識」前即入「大圓鏡智」,如此才能「痕垢盡時光使現」。
    然而,世人「心、法」依然能作用,不同的是,眾生「心」多集不切實際虛幻,由「阿賴耶識」所含藏積集善惡種子,此種子亦成未來之果,自然定律又再度演化,如此不斷循環,亦是處處留下難以抹滅「痕跡」,如此即是眾生「根本無明」之程式,亦是相上生滅,眾修行者不難明悟這皆是「道」之軌跡,並非「道」原來風貌,「道」本無形無相,「道」法自然也,此自然即是順因成果,因此,凡人眼根能見之相,皆是「道」之「遺跡」,此「遺跡」留給未來將要去圓滿主旨之要,然而世人所作妄念之為,皆落在「道」之「遺跡」上用功夫,因此本俱足「真如妙締」,被一層層「根本無明」所障蔽,自身雖有「道」,卻無法了達「道」之實相。
    
    「心法雙忘性即真」:
    
佛菩薩所做所行,皆為大地眾生,絲毫沒有為己之心,菩薩心繫眾生,欲讓娑婆眾生「不離紅塵、不斷根塵」,即能在相上究竟解脫塵勞之苦,因此來人世間陪世人生老病死,示現無上大法,聞聲救苦,引導眾生啟發內在性德,原因在於,菩薩能行「心法雙忘性即真」,然而雖言能行,卻不藉由一法而成,這是心性本源般若實性之彰顯,因此,真修者不以私我念頭為出發點,在處理事情時,不評估自己利益得失,而是率著天然之性,如是去行,即是「心法雙忘性即真」,唯有達到「同體」的妙性,「大悲」方能流布十方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