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7-10-30
真不立  妄本空  有無俱遣不空空  二十空門元不著  一性如來體自同
 
    「真不立,妄本空」:
「真與妄」本是對立論,亦因「真與妄」之對立,「道」如是長養萬相、萬物,修行者意欲致使性德澄澈,或是無明再覆蓋,全憑於「真與妄」當下見真章。何謂「真與妄」作用是自身無明種性智拉鋸戰,亦是「道」之實性所彰顯?須知!世人對於自身覺性,作用卻妄而不覺。
    眾生不識自身真性,自然自身「覺」在作用渾然不覺,因此錯誤百出,原因在於對自身之「道」不明澈,不識自性真如妙締,因此,由無明意識行深,當下即是煩惱妄想充塞性德,其因何在?只因在「立與不立」,「空與不空」中出了問題。
    修行不識「一真法界」,則不能常立於真心,自然隨緣真如了別真性後,則不得歸還根本源頭,更無法塵盡光生。眾生所做所為全落在無明意識裡糾纏諸性因,由於落到無明意識糾纏打轉,導致心性不得安寧。然~覺者一樣面臨世間百態辛、酸、苦、澀,於極亂外境,內在則是清楚,在極不平對待,內在是毫不受影響。不受外相所牽絆,因內在性德無有「真與妄」二相做分別,觸目遇緣皆為實相。
    世人對「真與妄」兩者之間不明澈,在「真」當中不能體察,在「妄」當中不能遺忘,只因不能了解自性「不立與本空」。當知「道」無為而無所不為。然~世人習慣落在相上修持,「道」成為文字認知,殊不知,「道」無形無相,即是無形無相,豈可用言語傳達?追究其理,乃因眾生慣性作用,以語言傳達「道」,自身行為乖離「道」之體性,如是本末倒置以致自身真如不能立於常性,妄念一起,終不能澄澈本如。
    妄心在虛幻不實意識植入,落在八識田含藏著,然而此含藏意識,卻不容小覷,因祂能藉假有之相,植入真實境,原本虛幻不實妄心,能因念轉為心識,眾生無明亦開始作亂,亦是流浪生死起端,「妄心」在根本之處,即落在有為「空」,此空是「頑空」,因世人不明「空性」之實地。
  

    「二十空門元不著」:    
    永嘉大師證道歌「二十空門元不著」,是因世人將「空心、空性」錯用。雖然眾修行者了解「二十空門」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,等等空,雖言諸種空,須知!「二十空門」皆為文字「空」,反倒曲解「空」之實義。末世修行者於真如妙性,終究妙不出,其因為何?只因落在知識障之「空」,即是頑空心念覆蓋真如,儘管用再多「空」形容,仍然無關真如實相所呈現大法義。
    修行者對自身覺知不明澈,因此落在知見行深,當知,眾生知見無關自性如來實性,若不明澈自性如來實性,而精進空性法門,試問,此「空」與自身靈性何交涉?
  
    「有無俱遣不空空」:
    世人不能超然物境之外,是受到「空」之束縛,受「空」束縛,是因不明真空妙有不滅實性,修行者內在不空,則落在知見、言語、感官作用斷滅法。「有無俱遣不空空」自身如來俱足一切地,亦因如是,方能契入自性空,因自性空祂是「無」性,無有固定體性,因此,造就天地萬物之其性,亦令萬相展現各自其貌,成就自身如來相,即是真空妙締之奧義。須知!錯知解,來自對性體不明澈,如是者則不能了達真「空」之體。
    萬相皆由「無」之實性演化而有,因此,相上之物,只是暫時假有,它終究成、住、壞、空!修行者於境上不得超然,眾生心則不能自在解脫!因此,尋找六根清靜之法,乃是錯誤認知,皆需「俱遣不空空」之義,「俱遣不空空」須知!萬相諸境皆是暫時假有,因緣俱足而成,因緣圓滿後則滅。如是則為「有無俱遣不空空」真實要義。
  
    「一性如來體自同」:
    自身「真如」本是言語代表,何謂「真如」?此「真」即是未曾「滅」卻,此「如」則是「演」化,「真如」與「有無」實相無關,因「有」與「無」乃是對立,如是皆遠離「真」之實性,因「真」之實性原來面貌,祂是「有」與「無」原始之母。
    修行對自身「真如」不得以「有、無」作用,誤識妙締真性覺,因一旦「有」了想法、「有」了作用,即是由「我」心念所孕育造作,並非「一性如來體自同」之實性,因此,回歸不了「道」之核心!
    修行者意欲達本還原,先行自身其性,如ㄧ切體性自然,然~眾生之所以過得不自然,過得如此違背自己良知良能,是因以眾生心念,意欲符合「道」之自然性,「道」本自然無須以有為法意欲符合祂,只要世人順著天理良知真理流露,「道」是如此自然與之同在也!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