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7-08-30
建法幢  立法旨  明明佛敕曹溪是  第一迦葉首傳燈  二十八代西天記

    「第一迦葉首傳燈,二十八代西天記」:
「佛佛惟傳本體,師師密付本心」,眾所皆知過去修行,得先苦修,然後自證,待因緣聚會,因熟果滿才得以證道,然~三千年前,世尊降世娑婆,無異為幽暗人間點燃一盞明燈,三曹皆受日月合明普照,近則,內德明澈,遠則,照耀大千世界。
  真修者由此明悟自性真如,亙古以來「大法」不輕傳,「真道」不易得,令多少修行英雄,闖蕩自設機關而喪命修道,雖然「道」修不得,亦無一物可修,然而,未經明師指引,終不識自性真如,世尊因一大因緣而降世,亦將「道」之實質,淋漓盡致傳法以教,因此,「道」降佛教,換言之,唯有出家方能得道,進而衣缽相傳,亦將「道」之實相,遠遠流傳,勿令斷絕!直到第二十八代達摩祖師得取衣缽傳承,老水還潮,將「道」由西遷回東土,天命傳承,繼續在東土使祂發揚光大。
    從「達摩西來一字無,全憑心意用功夫」,達摩祖師為東土第一代祖師,第二代祖師~慧可大師,第三代祖師~僧璨大師,第四代祖師~道信大師,第五代祖師~弘忍大師,第六代祖師~惠能大師,當時,師師密付本心,單傳獨授,又如達摩祖師曰:「一花開五瓣,結果自然成」,達摩祖師從西方印度來到東土,已俱足「道」轉降火宅一大因緣,只是時機未純熟,須待六祖惠能大師「繼承天命,道降火宅,法脈普傳,人人皆能得道。」
    若以第一迦葉首傳燈,二十八代西天記推論,六祖大師則是三十三代祖師,燈火相傳令修行者,尋根知體,明心見性,皆證菩提大道。修行者當知天命傳承,建立在自性本覺,自身真如自性不透澈,則無法承繼天命相傳。
   須知!世人生活中,應對進退乃自身無上大法彰顯,亦是培內德基礎,一位覺者是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上,並非埋在文字上打轉,或在相上起分別,雖然念頭不歇息,然而,念念正用,念念覺醒,如六祖惠能大師曰:「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,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」雖然這句膾炙人口,眾人皆能誦云,卻不解其義,更難藉佳偈明悟自性真如,豈能令心念正用而不散幻。
   師師以心印心,一個動作,一首偈,一棒一喝當下即能契入道之實性,乃是大德者們真修、真悟、真行,當修、悟、行三德一如,亦是啟動自身「道」紐之關鍵。自然與「道」不謀而合,然而眾生自身亦有道,卻難明悟正用,其因何以故?當知是眾生輕言無信故!修行當明白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不識自性之真,則會假以他相,作亂性王,若如此則障住佛性彰顯。
  
   「建法幢,立法旨,明明佛敕曹溪是」:
   於自身覺性若是不覺,則建立外在形形色色的相上,世人假藉名義,以修行為理由,言論於藉相明理,借假修真,雖然言之鑿鑿,然而無明自礙通達理性,豈有心法正用之日,因此,三千年前,藉以「建法幢,立法旨」,告知真修者,莫讓妄念、色塵如狂風大雨直撲八識田,若能令八識田根、塵、境有處迂迴,則不受外境侵襲,如現代建築,不論大門、窗戶,皆有遮雨棚,遮雨棚能擋風遮雨,亦能遮住陽光暴曬,不受風雨及烈日直接侵襲屋裡,確保家園,令屋內主人不受自然界變化,殃及境上之苦。
   而「建法幢,立法旨」,亦是如此,自身性德宮得以安穩,不受外境風風雨雨摧殘而影響八識田真性作用,以「建法幢,立法旨」是為了能使自身真如實相安身立命之處,令自身本覺得以「心、智」相傳,回歸於一國之君地位,然而傳法至末世,修行者卻將「祂」建立在相上修行,眾修行者「建法幢」為了道場氣派莊嚴,誤認為是最上乘修持,殊不知,無形無相之性德,著實難以設定準則,世尊慈悲「建法幢」,藉遮雨棚遮擋風雨、烈日,使修行者不住妄念色塵擾亂心性。
    除此之外,修行者之心念則容易受外境影響,而「立法旨」,何故「立法旨」?意使真修者「性德」得以彰顯,不落在根、塵、境束縛及牽纏。
    若如是作,則令自性真如,復於真命之性。然而末世眾生,卻將修行當成究竟相、解脫相行深,殊不知自身真如妙締,無形無相,豈能以「有」而修得!
    「明明佛敕曹溪是」,明明佛敕曹溪「是」,「是」意指在於自身一法不立卻生萬法之「種性智」,然~「種性智」不得四正(正心、正念、正行、正用),即不能正用,六祖大師曰:「不求一物,唯求作佛。」只因惠能大師俱足智慧德性,如襲明章,心體一如,襲明即能照亮千秋萬世,末世修行者於自身如來藏所含藏「種性智」不得正用,自性本覺終究如迷也!
   真修者當正悟「建法幢、立法旨」之真諦,反之作用者,終究無法了解六祖大師為何能不斷百思想,即使自身真如作用大放光明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