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一
2017-07-29
或是或非人不識  逆行順行天莫測  吾早曾經多劫修  不是等閒相誑惑

    「不是等閒相誑惑」:
    修行乃在「明理」方能實修,好道者不明理焉修道,雖言修道,卻無一物可修,世人揚言「修道」,此乃詬病,殊不知有「道」可修,「道」已落在相上的認知,此「道」總有成住壞空的一天,因「道」並非「修」而得,乃在於行。
    世人將修行認為「修道」,殊不知連「修行」二字皆已落入偏見,原因在於世人不了解自性真如正作用力,因而強名「修行」二字規範真如作用,修行者當知,覺者真如作用,則不落「修行」規範也!乃是實踐在生活中,根、塵起作用,因此,祂不同於「修行」,而是來至人間自證果位,此自證果位,即是辦生死「大事」,因此「大事」不明,豈能天命復興?
    世人常將「修道」掛在嘴邊,因不明何謂是人之「本份」?因此藉於「修道」二個字規範自己,殊不知不識修行之妙締,即落在有為法,皆非實相真如起用,更何況談論「修道」二字?
    了悟自身菩提作用之人,並非泛泛之輩,因不落言語教化,如覺者超越言語規範,及行為要求,猶如趙州和尚曰:「隨他去!」,然~「隨他去」並非是放縱,乃率著自身實相真如起用,「祂」隨境圓滿諸事,世人因迷境,心念在相上起分別,因自身有一顆比較之心,累劫習性植入意識,懂得相互利害關係與較量。
    然~覺者則不然也!言明「不是等閒相誑惑」之真諦,因明澈宇宙奧義之覺者,「祂」是離開言語,離開教化,雖言祂遠離言語與教化,卻能了達「語默動靜體安然」之實相,如是作,如是行,皆符合天道,反觀成天口說「修道」之凡夫俗子,不明自性真如,用修行之法,約束秉然天性,豈不成了囚禁君王之叛徒,終究不見君王臨朝之日。
    因此,大覺者了達實相,不受法縛,不受人情束縛。「語默動靜體安然」,乃因超越「不是等閒相誑惑」之分別,然而世人容易受身體健康、金錢多寡、名位顯赫,及生活背景,事業順利與否?
    緊緊套住一顆放不下的心,子曰:「憂道不憂貧」,一代聖人「憂道」乃擔心「道」之實性,不得法脈相傳,而不「憂貧」,因「貧」與「不貧」完全決定在個人對智慧之覺性「足」與「不足」,常言道:智慧之人,不受相上束縛所牽絆。
  
    「或是或非人不識」:
    「不識」根、塵交織,世間是非過錯,因不解前因所植因由,而造「因」之過,所造「因」之過得在這世圓滿其果,明悟真理通「三世」,此「三世」由緣起無明,若要圓緣,不離妄念作用,由交織因緣起用,正心常住,正念常覺,即已符合「道」之自然性,然~世人違反「自然」常態,因此,不只心離「道」,行為更是曲解「道」義。
    「道」本不用修,一切符合自然常態,前世造了多少「因」,這世嚐多少「果」則必然,前世植了多少「福」,這世享受多少「福」亦然,這即是「自然」定律,無關於修行,世人不明宇宙奧義,總在是非過錯中做比較,比較自己喜歡之事、物少得多;討厭、不如意之事、物又多得過多,世人喜好之事、物永遠嫌不夠。
    例如:眾人皆喜歡房子大一點(覺得房子不夠住),喜歡車子高檔些(嫌車子不夠豪華),喜歡錢多一點(覺得錢的數量存得不夠多),事事不如願,遇到不喜歡之事、物繁雜無數,如工作量太多,討厭這個人又無法避而不見,碰觸再結心結(又有吃不完兜著走的感受),此因果皆來自意識分別交織而成。
    世人所接觸「因緣」及「逆境」,乃不了解今世所受,乃是前世所植之「因」,這世所受之「果」,皆是「自然」法則,(眼根見旁人得到太多的快樂,與得到甚多的福報無須羨慕,回到從前,方知是他自身辛苦打拼來的,雖然不在這一世所下的功夫,但是要了解,累劫以前他是多麼辛苦的打拼囤積如此雄厚財富,在這一世若不消此福報,那誰來受此福報呢?
    再言受苦難者,其境堪憐,其實亦無須擔憂,因為受苦之時,亦在了前世舊業,有道是:享福福了,自然吃苦苦了),只因「或是或非人不識」,不識自性真如起用之時,亦然不受享福、受苦二相所牽絆,何故?因無明交織故,「祂」來自已不淨因子所致!然~天性本覺藉暫有色塵了宿業,卻又因無明交織錯亂,因此,藉由假塵假緣圓緣,成與不成,皆隨相而成、住、壞、空,暫時遁入滅相之境,再次交織,再等緣起,再續前緣,如此輪迴,不得「大」歇息,如此亦難了悟第三句「逆行順行天莫測」之真實本義!
  
「逆行順行天莫測」:
    世人皆具良知良能,此乃「人之天性」,又曰「惻隱之心」,眼根見「逆行」,諸眾受困於境,為求生存,受境上之折難及人情世故考驗,試問蒼天,何謂「天理」?眼前所見受境束縛之人,乃是一位仁者,不論行善、行孝、行義皆不落人後,如今際遇卻是令人堪憐;再見某戶人家,為人薄情寡義,違逆善行,吝嗇近貪,卻是豪宅、名車、財貫滿盈!令人生疑!這豈是天理公道?
    修行倘若起如是「惻隱之心」,即是落在「逆行」、「順行」之對待,須知一切來自「自然性」之和合,如,永嘉大師告誡真修者,切莫落在自身無明意識做為相上分別,當知,「天莫測」所指是世智辯聰之能,絕非自性本如之能作用,因此,莫將「善、惡」諸念落印在阿賴耶識裡,且又植入種性因。
    一位真修者,不見是非過,並非以斷滅法在悟真如,乃是當行以「自然性」之本覺,世上「因緣」自然性發展其性,順因,順果,順一切自然法則!雖言如此,修行者當如何作用心性,方能回到覺知?那得保持敏銳之「心」,敏銳之「心」,並非習慣日復一日,盲目遵行例行事務,卻忽略重要「入地」關鍵!因此,保持敏銳之心,洞悉體察「道」之實質性。
  
「吾早曾經多劫修」:
    修行者意欲明悟本來,切莫使根、塵、境左右,常言道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
    若如此者,當先行「逆行順行天莫測」,上天造就英才,先使他歷盡其「苦」,磨練其心智,方能造就成才,多少歷史寫實證明所記載,亙古以來,世人未親眼所見佛、菩薩從天上走下凡間,佛為眾生解說真理,菩薩尋聲救苦,行於傳法渡世之聖業,因諸佛菩薩亦得藉由轉降為凡胎肉骨,令末後眾生見得其相,聞得其聲,方始相信,佛、菩薩果然是「人身」修證的。
    昔日達摩祖師乃是胡成古佛降世,貴為三王子,亦能摒除王位尊榮,離開皇宮,為黎民蒼生傳道,歷代祖師降世凡間,自小不是喪父即是失母,甚至是流浪街頭為乞丐,然而大覺者降世,不管身在何處,終究不顛倒錯亂,毅力不搖,明悟自身任務,降生眼根相見之凡胎肉骨,內性俱足圓覺實相,著實以色眼難相見覺者實相。
    話說自身,倘若世人自身無法成就如來種,諸佛、菩薩乘願而來,引導世人回復天性之要務,若不識自身如來,眾修行者,豈不返天無期?因此,真修者需堅信,眾生之所以輪迴四方易處乃是覺性不明,受境所束縛,受境所困,因此,了解眼睛所見平與不平,並非世人能作判斷,身逢逆境,亦不得怨天尤人,因天地萬相諸境皆是自身心作用之自然法則也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