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一
2017-05-30
取不得 捨不得 不可得中只麼得

「取不得 捨不得」
​    「有得」,皆在相上追逐名與利,因為相上有所得,即落在有為法,世人全力以赴朝理想努力。「有得」,既使得到實質相上之獲利,如工作獲得報償,完成一件事情,見到成果,有努力,就會有作品呈現,一切獲利、報償、成果皆在努力後所換得之籌碼。
    一切報酬,皆是相上交易之轉換,因相上之所「得」,全然於報酬而取得利益,如是之者必然不離妄緣識心所為,常言道:「道」本無形相,眾生若以色塵欲見「實相」,則是以「有」修「相」,萬相萬物根本源頭,終不可了得也!
    須知!有所「得」即有束縛,然而眾生欲行不所「得」亦難以釋懷,何故難以釋懷?因世人錯將「行善」視之為修行,為求得「心」之「自在」。雖言如此,亦是貪圖「自在」,因眾生執著相上付出,以當義工、欲消業障以增福報。勤修福報者,於相上雖未獲得報酬,卻轉寄心靈之慰藉,眾修行者,意欲成就菩提,切莫使心靈蒙上慰藉之無明行深。
  「取不得,捨不得」,換言之:「不可取,不可捨」因自身心體本無一物可得,然而不識本心真性,即使「行善」不欲人知,終在福報受,須知!福報無關了脫生死之實性,既是如此,是否義工做不得?非也,永嘉大師曰「捨不得」,修行者不該因「行善」無關了脫生死,而不做利益眾生之事,「行善」乃是利益蒼生,諸佛菩薩常住人世間,始終利益蒼生,菩薩不可計數之豐功偉業,皆由自性妙締所流露,須知,妙明覺性,「行善」不住善,乃是明體顯露,因而締造無上菩提,「捨不得」並非是當義工不可行,乃是「行善」者若不明心性真如實性,終究常住六道為常客。
  
    「不可得中只麼得」
​    修行者當知,「取與捨」兩者皆是相上對待,修行者亦不能因「對待」而捨棄此二因之種性。修行者當如何於「不可得」中如何「捨不得」?修行者若能在於「只麼」當下正行心念即是,須知!「只麼」即是眼睛不能見,卻為現道之本源也,靈覺實性所彰顯出般若妙締,自身般若性德欲要流露,當得自見智慧覺照是否具足。
    常言道:智慧般若觀照,實為智慧本覺所作用,然而眾生不識「實性」之妙,當應在世間法,即落在世智辯聰之作風。有一則禪宗公案:夢窗國師年少時,千里迢迢去京都一山禪師那裡參學。
    有天,特地到方丈室請示:「弟子大事未明,請師直指!」一山禪師嚴峻地回答:「我宗無言句,亦無一法與人。」夢窗再三懇求:「請和尚慈悲方便。」一山更威嚴地道:「我無方便,亦無慈悲。」如此多次,仍然得不到一山禪師的開示。夢窗心想:既與禪師無緣,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,於是辭去一山門下,往駔倉的萬壽寺叩參佛國禪師。
    在佛國禪師那裡,他卻遭到更加無情的痛棒,這對殷殷求道的夢窗來說,實是巨大打擊,以至傷心地對佛國禪師發誓:「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,絕不復見禪師!」從此辭去了佛國禪師,日以繼夜,專與大自然做靜默的回答。
    一日,坐在庭前樹下,心中了無牽掛,不覺又至夜深,入房欲睡。上床時,以為無牆壁之處是牆壁,糊里糊塗把身子靠了過去,結果跌下床來。在跌倒的剎那,他不覺失笑出聲,從此豁然大悟。身心開朗之餘,脫口做了一偈:「多年掘地覓青天,添得重重礙膺物;一夜暗中揚碌轉,等閑擊碎虛空骨。」
    夢窗開悟之後,心懷感激,還專程會見一山禪師與佛國禪師,呈上自己的見解,機智密契。佛國大為讚賞,立刻為他印證云:「西來之密意,汝今已得,必善自護持!」時夢窗年三十一歲。
    古今中外禪師有一特色,大都語冷心慈。一山禪師的無方便、無慈悲。其實正是方便和慈悲,為了迫使修行者向內找尋真性。佛國禪師棒喝,更是大方便、大慈悲,激勵弟子奮發精進。若無此二師,夢窗必不能發下如此弘願,只以小修小悟為滿足,又如何能等到正果的成熟?
    春風夏雨,固然能使萬物生長,而秋霜冬雪,更可使萬物成熟。然而修行者將暫時假有的色身當它為究竟,因此為了「修行」,修行者將身體操得苦不堪言,殊不知,「修行」不識自性實相,終究不得自性明珠,修行者不明性體,如何契入「不可得中只麼得」之實相義?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