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一
2016-10-31
損法財  滅功德  莫不由斯心意識  是以禪門了卻心  直入無生知見力
  
損法財,滅功德:
    六祖大師曰:「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」,真功德是明悟本來,了達如來真實相,外行一切皆平等法性、圓滿,彰顯性德之者,方言「法財」。「損法財,滅功德」,「損」與「滅」皆是自己性德暗淡無光,思想、行為隨欲所為,眾生從無始以來不能了悟真性,達本還源,只因落在無明意識植根繁衍諸因,爾後受過得報,六道往返當歸宿,其因乃在於不正觀念、思想、行為,將本自俱足的圓明自性層層覆蓋,使性光無法流露。
    眾修行者,慣性口說修行,明悟本來,然~自己牢不可破,冥頑不化之想法又再覆蓋無明,莫輕視錯誤觀念再覆蓋無明,須知!無始劫以來,性光不得彰顯,只因外緣塵勞封鎖導致無明塵埃籠罩識心,使無明意識不能散盡,這即是「損法財,滅功德」。
    然而自性本無「損」、「滅」,本自俱足之性德是「損不得、滅不得」的,然而於修行藉喻「損」、「滅」二字,是因光明性德不斷覆蓋,而使性德不能廓然瑩徹周沙界,「損與滅」是負向作用,然!正修行自身諸念者,心開性明,則必然也,因正向思惟、正確理念、觀念、正作用,當下無明即層層剝落,自然性光流露,因此,自身中所含藏種性因是忽略不得的,菩薩敬畏因果,眾生只懼怕果報,殊不知「果」由因成,於根於境,妄作罪福,不知「塵境」本然自是清淨,萬法唯識,識知體性,「罪、福」性空,不可了得。
 
莫不由斯心意識:
    因果並存是不容小覷的,起心動念即是眾生未來的歸宿,有道是:成佛做祖皆由心,可見心一起念是很重要的,祂是升降的關鍵,修行的態度亦是決定未來的次第,經云:「一念無明生三惡,境界為緣長六粗,三界虛偽,唯心所作,離心,則無六塵境界,此義云何?
    以一切法皆從心起,妄念而生。一切分別,即分別自心,心不見心,無相可得,當知世間一切境界,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,是故,一切法如鏡中像,無體可得,唯心虛妄,以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故」。
    「莫不由斯心意識」,此心意識內含真識、現識、分別識。真識即是吾人本來自性清淨心,因祂通真不通妄,故名,現識就是能變現的識,也就是阿賴耶識,因它含藏一切善惡種子,能變現根身世界,故名,分別識就是能起分別的識,也就是第七末那識,因它在六塵境界中起種種的分別,故名。
    因此,不識自性真如,只因對心意識的實性不明澈!然而,眾修行者為何對心意識不明?因眾修行者捨妄求真,殊不知妄心是來自不明澈的心意識,倘若能自見真識,當下妄即是作用力,亦是如來本自清淨的湧現,修行貴在認識自己的心,但要認識清楚這個心,祂猶如水中月,既然曰之水中月,修行豈能如水中撈月這般?
    因此,根、塵相應的當下,「心」強壯無染污,「六根」也會強壯正作用,「意識」就會清淨,「識心」就會明澈,不再意氣用事,不再過生生滅滅輪迴不斷的念頭,如同菩薩意中清淨,能夠任意縱橫,唯有如此才能契入心性本源,隨緣真如不再隨無明之緣而起妄,所以說用心過生活,無心不能成佛,然而自「心」這個插頭你插上了嗎?接上大電源了嗎?須知!「身、心」能融和大真空,方能達到清安、自在、快樂的實性。
  
是以禪門了卻心:
    眾修行者,因為不明何謂實相?何謂本來?總認為有個東西可追尋可求,然而~眾人最常言道:真如實性,如標指月,雖然強名曰:真如,卻言不及其義,因為實性真如有妙締的自然性,其性虛靈不滅,在本來處,眾修行者落在有為相,終不可了得。
    真如實性不求而得,於自身中未曾滅卻,然而~眾修行者一起心動念,意欲覓得真如實相,剎那性德了無蹤跡,因以有為契入無為,終不可行。三祖僧燦大師信心銘曰:「一種不通,兩處落空」,何謂「一種不通」?正法又怎會不通?
    三祖僧燦於信心銘曰:「一種不通」,此「一」指的乃是正法,三祖告誡大眾真修行者,欲明悟心性者若住在於「一」,此「一種」則是不通於心性也!眾修行者切莫如法泡製,欲成就如來實相也!修行者若一味執於守玄執一,果真如三祖曰:「一種不通」,不通何處?自然是心頭妙處的泉源。
  
直入無生知見力:
    契入不生不滅的真如實相,是眾修行者不分晝夜,極盡所能努力方向,但世人皆俱足佛性,為何無法「直入無生知見力」,達到佛性實地實性,只因大眾過慣妄心所變現出來之境相,障住自己清淨無為自然本性,在修行公案裡,有一則故事「一念之差」。
    從前有個富翁,一生行善、布施不落人後,無數的慈善事業皆在他的手中建立,但卻忽略了聽經聞法,缺少佛法上的正知正見。在他年老生病時,有一天業障現前,一直向家人吵著要吃豬肉。
    在那個時代,鄉下人殺一頭豬是件大事,除非遇到年節或喜慶的日子,何況家中所飼養的豬,又那麼大,他一個人吃不了,上街購買,路途實在太遙遠,於是家人只好向鄰居買了一頭小豬來屠殺,豬肉還沒有煮熟,他就一命嗚呼哀哉。
    死後到閰羅王那裡報到,閰羅王翻看他的生死簿,發現他一生樂善好施,準備判他投胎到人間,再做個更富貴的人。正當要定案時,忽然跑來一隻小豬,向閻羅王抗議道:「他為了滿足口腹之欲,使我那麼小就夭折,請他還我一命來。」
    富翁申辯說:「是我家人把牠殺的,我並沒有吃到牠的肉。」閻羅王說:「你雖然沒有吃到牠的肉,但是牠確是為你而死,將你的福報一半分給牠,讓牠去投胎做人,享受富貴的好日子。」
    怎知,這位富翁此時卻慳貪不捨,心中暗自盤算著:「我為什麼要把一生的幸福與富貴,平白地分一半給別人?」於是雙方僵持不下,一個堅持要討債,一個硬是不肯還債。閻羅王就說:「你如果不肯分一半富貴給小豬,那你就得轉世做豬一世,以抵還欠牠的債。」富翁自以為討到了便宜,心想:「反正做豬也只不過一世而已,我的福報還是存在著,總會有享受榮華富貴的一天。」
    由於他過去世有布施的福報,雖然這世做豬,還是受到很好的待遇,享用極好的飼料,住有冷氣設備的好地方,主人對牠百般的呵護照料。有一天,一隻小雞跑來偷吃牠的飼料,牠用頭蓋住飼料的槽口,不肯給小雞吃,弄得飼料沾滿了牠的頭面,貪吃的小雞便去啄牠頭面上的飼料,牠在一氣之下,就把小雞咬死了。
    就因為牠的瞋恨與無知,使牠不斷地變換身形,由豬牛馬雞鴨,再變成飛禽走獸,不斷地輪迴,而牠念念不忘的幸福與富貴,就像一張空頭支票,永遠無法兌現!
    一念之差,就像一滴滴的水,日久也能形成河;一粒稻種,若假以時日,同樣也可以收萬擔糧。修行者當須留意輕微念頭,因輕微念頭,即是化為千萬種善惡細行。眾修行者若未察覺,或不肯正行心念,最後就像這位富翁,儘管累積諸多福報,卻因一念慳貪,不肯與人分享福報,結果換來無窮盡的生死輪迴,妄想遙不可及的幸福,終究是憾事一樁。
    修行不能「直入無生知見力」,識知的實相終不能住佛圓覺,因自身圓明覺性缺少正覺知見力,然而一念真心即是本來實性,眾修行者若缺乏正念、正心、正行,則難以契入佛性根源,直入無生知見力,須知!欲成就無上菩提者,若不能「直入無生知見力」,終不得自證實相也!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