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三
2016-10-31
損法財  滅功德  莫不由斯心意識  是以禪門了卻心  直入無生知見力
 
損法財,滅功德:
    眾修行者落在相上用功夫,殊不知相上之法非究竟,亦與自身心性本覺絲毫無關,真修者當得醒悟自身不滅實相,自性真如,本是性向如如,無一法可修,更無一法可得,可修、可得皆非實性。
    真如妙締,自性演萬法,萬法由心生,萬相由心現,萬法、萬相無一不是由真如自性而生,倘若修行者不明自身真如妙締,而捨本逐末,往外追求戒律修行,依教奉行,反倒成了「損法財,滅功德!」何以故?壇經云:「自心常生智慧,不離自性即是福田。」換言之,修行者若不識自性如來,即使窮盡畢生,苦研經典、嚴守紀律,終其一生,與自性真如的性德了無相關。
    有道是: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,倘若修行者能了達功德二理實相,方是真功德,俱足德行之者,德被天地、利益蒼生,此大德者:方是尊貴,仁、德繫於一身,然而眾修行者,因不明能成就無上菩提的自性真如,反而四處尋覓,不管經典上的般若文字是否能明白其真諦,苦誦勤研,儘管守紀律苦行諸法,精進道業,終究無益心性圓明,只讓有限的生命,隨日而減,大限到來誰又能奈何!因此不能藉於今世人身成就無上菩提,自然有著「損法財,滅功德」的感慨!

莫不由斯心意識:
    自身意識,分為深層意識、淺層意識及表層意識,此三種意識皆由心起作用,用正心即能行正道,然而錯用心即行邪道,雖然言下有正道與邪道之分,但深入其意,卻與修行毫無相關!
    因為心起作用是一種自然性, 由於無始劫以來,無明意識行深,此意識作用皆由感覺落於意識,然而感覺完全來自於「心」,「心」不分宗教、不分種族、不分男女、更不分國際性,此「心」皆是由不正感觀覺知而成。
    因此「心」是一種隨人、事、物、境,而易變常態,容易顯在色相上,同時儲存在意識裡,意識能與輪迴共存,意識含藏總因緣,遇境或機緣成熟自然能成因定果,此自然性不用經過修行,即能由識心作用,倘若「心」的質地累積良性柔善多於殘暴兇狠,識裡所儲存的正念也自然能行正道,然而殘暴兇狠多於柔善,「識」之所發亦行為惡,因此這二相與修行毫無關係,然而,經云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,說明「莫不由斯心意識」的重要性。末世眾修行者,如何對自身心意識明澈達觀而正用?如下句:「是以禪門了卻心,直入無生知見力」。
  
是以禪門了卻心,直入無生知見力:
    前面所提到「心」是由不正感觀覺知而成,而感覺是一種能觸動心靈啟開「識」的大門,意識不能緊閉,因為意識關之不了,斷之不得,當心靈受到外在的磁波一震,猶如春風吹皺的一池春水,即刻漣漪四起。
    如何讓心靈能有正用,又不易隨境變節,先明白禪之實義,「禪」不受外影響,了悟一切相,皆是相上有實相,而此實相則由「心」所變現而成,換句話說,萬物共用一個心體,而此心體之大彌漫六合上下,寬廣無有邊際,能容天地,運載星宿,然而眾修行者,不能啟開這意識之門,登堂入室了澈心源,終究無法佛住圓覺。
    圓為體,覺為心,體要圓滿,覺必定要醒,進一步言之,「心」不外乎是一種精神的表徵,修行法門有多種,唯有「識自本心」方能達到真如實相,因此,「直入無生知見力」,是心法要領,正確知見,乃是自性真如演現實性之一,祂無有生滅,卻能讓意識、妄念輾轉不息。
    如何意識澄澈,妄念無需滅卻!只要行正於心,即能了徹本源,須知!根對塵的當下,即是妄念叢生,意識分別,此時「心」正,即是塵緣淨,心能正作用,萬法無滯,當下塵緣就地正法!當下塵緣究竟圓滿,圓滿塵緣即是真修行。最後以竹石一偈作為相互勉勵:「咬定青山不放鬆,立根原在破岩中,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」認識自己,你我皆可以竹石般的卓越!加油!

註解:
    
咬定青山不放鬆,立根原在破岩中,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,就如同六祖大師說的若起正真般若觀照,一剎那間,妄念俱滅,若識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