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6-09-30
捨妄心  取真理  取捨之心成巧偽  學人不了用修行  真成認賊將為子
  
學人不了用修行:
    永嘉大師證道歌於第一章節開宗明義道曰:「君不見,絕學無為閒道人」。君是指本覺。不見:眼睛看不見。絕學:本俱足不用學的。無為:不是無所作為,而是自性真如彰顯之作為。
    閒道人:看似慵懶的修道人,好似與世無爭,實質上得道之者,早已在萬象森羅之源頭,澈透實相,得道大德者即是「道」的實相,其「性」符合自然、無私、無慾、無雜、無亂、無爭、無奪,內徳:謙沖自牧,外相:好似慵懶,其內外之顯露,非是門外漢所能識透!
    佛性,不可言說,又非肉眼所能見,又因自身領悟力不足,以致眾人無法覺知如此奧妙之理,因此眾修行者意欲成聖成賢,因而尋經覓法修行,眾修行者亦因尋經覓法落在相上知見修,以為是最佳修行之法,或者攫取經典文字來作為修行的準則,殊不知錯誤的觀念,將落得竹籃子打水空歡喜一場,永遠不得自證自悟自性真如實相。
  
捨妄心,取真理,取捨之心成巧偽:
    捨妄心,起心即是妄,例如「正義」及「孝順」之心自身本已俱足,眾生心迷昧良知、良能,甚至忘恩負義,爾後忽生念頭,修行者當以「正義」及「孝順」父母為念方是,須知!此時「正義」及「孝順」之心即非本心,然而眾生因不明白自然無為即是實相,因無為而為既是天性本然,若依起心動念,再付之行動,此心念作用,非真如本心。
    何故?只因良知是天理的流行,因天理在良知中流露於相,行之於外,其自然本是渾然天成,並非在相上攫獲而得。真理雖不可取得,卻流布大地山川萬物萬相,祂無聲無息,卻主宰河漢星斗,日出東方、日落西方、春夏秋冬、四季道運,絲毫無有錯亂,這即是宇宙自然性,非是色身及肉眼即能所見、所觸即能洞悉實性!
    雖言如此,然而自身中亦有真理,能動、能用純屬自身天性真理,如「識」的作用,當識明澈,體用自如,真理流露利益群生,然而「識」不明,用之於法,即是巧偽之行,因為不明自身「意識」作用,全然由無明主宰行動,此行動皆是巧偽,亦是潛藏意識所釋放的作用力,曰之:聰明人,此聰明無關本覺智慧,卻足以再覆蓋內性真如。
    永嘉大師對「真、妄」觀念強調言明,如第一章節的「不除妄想,不求真」、第二十八章節的「不求真,不斷妄」提醒大眾修行不可斷除妄想及不可一昧求真,方能正使覺知如來真實本義,而此章節則用另一種說法:若捨妄心,取真理之心去行事,猶如捨水尋魚,終不可得。如同第三句「認賊為子錯用心」,「真」成認賊將為子。

真成認賊將為子:
    不明澈自性真如,無明意識自然就能取而代之,由於世人修行對經典文字不透澈,歪曲經典真諦,有道是:一盲引眾盲,如圓覺經云:非眾生之過是邪師過謬,何以故?「經」是行經,並非講經,因為言語即落在相上,亦是無明作用,絕非真如大用。
    如前面所言,永嘉大師所慈悲眾修行者「君不見,絕學無為閒道人」,自性體之泰然,若以巧偽之心,此「心」即是意識行深,意識能含藏諸萬法,此萬法有惡有善有對立,皆是六道往返的種性因,如此!眾修行者本能成佛,卻植下輪迴種,「真」成認賊將為子的遺憾萬千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