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三
2016-06-30
不求真  不斷妄  了知無法空無相  無相無空無不空  即是如來真實相

不求真,不斷妄:
    起一個心念要「求真」,即已經落在意識分別想,此心念不是本來的「無心」,因此,心念一起,如同春風吹皺了一池春水,漣漪四起,餘波盪漾,就連原本澄澈可見的湖底,早已經不見其風貌,如此之念,一起分別,即落入對待,亦將本來的「真」換得「妄」的識心,而識心一起,妄念又接續,然而,不明白此妄念是來自識心的作用,而此作用即有真如實相,因此,永嘉大師告誡諸眾修行切莫「求真與斷妄」。

了知無法空無相,無相無空無不空,即是如來真實相:
    自性本能演萬法,因為祂本性就無為及無所不為,奈何眾生將識心視為真如,亦將屬性,見之為自性,又以識心的認知,誤當為覺知,因此,識心建立在「了知」二因,又以二因不能了達實相。
    須知,實相並非能見,亦非不可見,見與不見二因皆落在「了知」的認取,為何起心即是妄?「了知」障實相?就只因為諸眾不明無相無空無不空,即是如來真實相,無相。
    經云: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藉於經典真義,要諸眾者遠離根對塵的執著,凡一切相皆無一物可取,亦無一物不可取,心經云: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;因此,「空」並非有,也並非沒有,倘若空是有,「空」即不能成空,倘若空是無,「空」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,因此,無不空所指的即是如來真實相。
    何謂實相?真如的演化,因為「無」並非真的沒有,而是尚未顯露有形有相的物體,一切相早已俱足,只待因緣和合,一觸即成,諸大眾活在根對塵及塵遇境的感觀裡,而起了生滅相,佛菩薩則位於虛靈不滅自然性而相輔相成的道運中,以達觀了然,無礙如來真實相,合乎「道」之蹤跡,生生不息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