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6-03-31
但得本。不愁末。如淨琉璃含寶月。既能解此如意珠。自利利他終不竭。
  
但得本,不愁末:
    修行重要的就是恢復自身的自性寶地,也就是回到心性的根本,了達自性實相。然而,既然已經能了達自性實相,爲何還落在一個「不愁末」的修持?四祖道信曰:百千法門同歸方寸。河沙妙德總在心源。一切戒門、定門、慧門、神通變化。悉自具足不離汝心。
    由四祖的心性偈,能使末後的修行者明白,自身如來實性,本自俱足,若眾修行者,一味執法修行,恐怕窮盡畢生,依然不得真性妙用,何其可惜?反之,修行能了然心性本源,即能性德彰顯大用。
    世尊曰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」世尊以真理實相,諄諄善誘眾生認識自己的佛性。瞭解自身俱足的真如從不缺失過。修行者「明白自性寶地,真性作用,不取不捨亦不受一切法所困住」。
  
自利利他終不竭:
    修行者明白自身中的佛性,即能起真性大作用,此作用乃是流露自然法性,自然法性卻不被一切法束縛。自然法性是用來救助自身中的眾生,亦能引導修行者能登上彼岸的「大法」,此「大法」能應用自如,不受諸境、塵緣所束縛,自然能夠達到自利利他。
    菩薩乘願而來,渡盡迷情眾生,帶領眾生了脫生死輪迴,慈悲為懷的菩薩,見眾生離苦得樂,既得以慰藉。「自利利他終不竭」,何謂「終不竭」,因心中有真「愛」,此「愛」無私,因此,「愛」是一股動力、動源,是無可倫比的,「愛」是源源不絕,亦能推動修行者於修行上更上ㄧ層樓。
    然而自己在修行中,又如何能更上ㄧ層樓,須知,此樓無形無相,既然無形相又何以故用層樓來形容?其因乃在自身中的次第證真,證真自身如來覺知,即能使自身的圓明覺性彰顯無礙。
  
既能解此如意珠:
    眾所知曉,生活中凡事都能順心如意,則是眾人的希望。既使修行者亦復如是,然而眾修行者又當如何得?方能了達順心如意?且先明白「珠」,「珠」意指是圓的,代表無缺無陷且無瑕疵的意思。
    然而修行者如何達到諸事能順心如意,得先明白如何去解此「如意珠」!方能契入「如意珠」的實相?此「解」之意,乃指真修者於自身如來藏真正有所行、有所悟、有所行深即能有所成就,亦是知行合一,修行者若不能達到知行合一,此「解」非真解,乃落在識心作祟,終不得見性矣!
   
既能解此如意珠」,此「如意珠」又如此「心意」,「心意」乃是佛性的妙明本心作用出來,「祂」是公正無私、「祂」是平等法性、「祂」是自然性的流露,因而曰為:「如意」。「如意珠」是純然潔淨,由「心」與「自性」的本源心體合一。
    雖言如此,然而在於「行」當中才是一門的功夫。修行將如何了達這個「能解」又將如何能解?如六祖大師曰: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;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須知!根、塵相應,「心」即產生作用,則是心性合而為一而作用,絕非是「心」所想的,與所「作」的事是兩碼子的事。既不能達到知解合一,欲達「既能解此如意珠」則不可能之事。
  
如淨琉璃含寶月:
    若能如此成就自性真如,與琉璃含寶月則無異,何故?如琉璃潔淨無染故!因琉璃經過高溫所演變,當高溫焠鍊過,又經冰冷的時間來降溫,當高溫及低溫呈現兩極溫度極高、極低的情況下製造出來的琉璃,猶如呈現「道」的演化。
    眾人自身亦有「道」,善與惡皆是在對待中,亦成為「道」的軌跡。從琉璃影射對一切相、一切事、一切理,自身對相上的感觀不管是冷是熱,二者之間都不住其障礙,才能達到琉璃的實性。
    猶如ㄧ輪明月,修行者常以滿月來形容自性寶地,永嘉大師藉喻「琉璃」說「道」的兩極,願真修者能在理、事二相,回歸自性寶地,願能使「祂」綻放光明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