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二
2015-11-30
幾回生  幾回死  生死悠悠無定止  自從頓悟了無生  於諸榮辱何憂喜
   
幾回生,幾回死:
    一般而言,大眾視為「幾回生,幾回死」則落在人一生中的誕生及捨報,亦將生死稱為輪迴,認為在這六道輪迴生生滅滅,即是「幾回生、幾回死」,這是凡夫之見,絕非永嘉大師之意,因為人的壽命長短不一,有的初生兒還來不及睜開眼睛看這世界,可能就走了,有的人活了一百多歲了還非常的健康、健在!
    因此,「幾回生、幾回死」,當然所指的不單只是人的累劫「生、滅」而已,因為一世一世的輪迴,皆因因緣各自不同,自有其宿緣需還,因此,此生降東土,來世生西方國土,總因個人的因緣果報而有所不同,因此,今世已經忘記前世因,來世更不能真正掌握圓前世緣,因此,無明行識起了生滅念。
    所指的乃是自己內心裡,當下心產生的念頭,以及念頭又幻滅,「幻滅」並非停止妄心所起的念頭,而是妄心又生出,此一時彼一時的心念毫無相關之事,因此,念頭在生生滅滅中,擾亂了自己輕安的心性。「幾回生,幾回死」乃是眾生心無明的起滅無常。
 
生死悠悠無定止:
    前言的「幾回生,幾回死」,非關於人的生死,乃是心性不明的眾生心起生滅,隨著念頭輪迴生死,「生死悠悠無定止」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心常應、常住在「無」的起源之處,換言之,即是落在相上分別,眾生對於相上的生、滅有所曲解,不能識透「生死悠悠無定止」的真意,卻落在事情的起頭,定為~生,對於事情處理圓滿又稱為已~止。
    然而試問大眾,世間有許多棘手之事,真的都是經由處理而圓滿的嗎?非也,因世上有不少事情本是就不存在的,最後也無疾而終,因此,事情起端無法真正做處理,如個人情緒起的變化,如同承天禪寺的水果大師曰:「無來無去,無啥代誌」。
    然而,眾生為什麼會這麼多事呢?因為相上所發生的事情,障住心靈自然性作用,所以「生死悠悠無定止」,也就是「所有的一切相皆能牽扯心的無明作用」,「悠悠」二字意指不能止住隨緣真如,隨著外相、境上不斷輪迴,而受於種種的苦報。
    然而在生死當中,如何達到根本之「無」呢?「回到真正的根本之無的當下,才是止於生死的輪迴念頭轉」。
 
自從頓悟了無生:
    要從自身中無明行識,恢復到自性本來,萬事、萬物無時不刻都在變,眾生所看到的皆是事相之末,憑著自己情緒不能控制、不能制止而蔓延許多問題,導致煩惱叢生,念頭輪迴轉,常言:「禍從口出、病從口入」,一切口業罪過,皆因智慧不足而產生,即使身旁有善知識勸告,未必能夠接受,等到事情一旦發生時,都已經無法彌補。
    人在受苦,或者置身在煩惱之中,只因在事相上時,沒有「真正頓悟了無生」,心隨境轉,當心一迷昧,豈能讓自身悠然自在。然而會讓自己過得煩惱苦不堪言,即是當初所做的決定,卻又與結果有所出入,甚至演變到最後無法收拾。
    一代覺者對事情始末原委皆了然於心,對過去未來,事情結果會如何?洞悉其因果,不但未受其累,更能順因了果,順其自然。但是眾生呢?總是要嚐到了苦果,才醒覺原來植下的「因」是錯誤的。
    然而面對境產生時,要如何讓「祂」圓滿善了達到「無」生呢?唯有契入「見相是末」,「末又續始」,又如尚未發生之前的「輕安」,以及發生事情後的「自在」,如同船過水無痕一樣,無礙水之其性,如此,即是了達自性根本,還之實相,才能真正的頓悟到自身中「了無生」。
 
於諸榮辱何憂喜:
    回到最原來的無相根本,了解所有的一切諸榮、一切的「生滅」已經落入到末後,受到的最高榮譽,或者一切生滅的運行,在於內心中,「真如」實相當然不隨著境上所轉了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