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三
2015-11-30
幾回生  幾回死  生死悠悠無定止  自從頓悟了無生  於諸榮辱何憂喜
   
生死悠悠無定止:
    根對塵當下產生了意識無明,帶了多少無明業力往生。大地眾生皆具於諸善、惡業而來,而菩薩乃是乘願而來,「眾生與菩薩」一樣都在這人世間受生、受死,唯一不同的是菩薩不受輪迴,菩薩對於「生死」,祂是止住輪迴,而眾生就如同雲一樣,一陣風來,要吹向何處?並不知道。
    眾生生死悠悠無定止,彷彿是隨著這一陣風不斷的前往、繼續的輪迴。原因在於心受境的牽絆,亦是念頭的啟程,也就是「識」開始作用。
 
幾回生,幾回死:
    眾生心念起伏不定,皆因受到根、塵錯亂交織而落入無明意識牽纏,一個念頭一個輪迴,念念相續,心念起滅輪迴不已。隨著自身中的根本無明輪迴,根本無明既已離開心性的根本實性,而妄住在於識的根本作用。
    眾修行者,若不識自性起迷,乃因不識隨緣真如,隨境起妄而執有的緣由,要止住根本輪迴的種子,談何容易!須知,無明根本的識上作用,皆是一層一層的無明意識起動輪迴種性生,亦隨著輪迴死,眾生心生、滅終在念頭中虛渡已。
   
於諸榮辱何憂喜:
    世人容易被「榮譽」與「侮辱」而心生罣礙,因而無明意識植下種性因,善惡皆由無明意識作用,無明意識的根本即是輪迴種性因,眾修行者如何在諸相上,不受境、相來影響心性,因心性不明易產生貢高我慢,大眾者因生活是屬群居方式,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,或者面對工作,面臨婚姻,還是學業,對於心性而言,境、相諸緣對內在意識作用乃是直接性,此直接性,在根、塵相應的當下,即使意識心動盪不安而引起對待。
    然而,境上諸緣,卻是成就如來種的靈糧,亦是性德的成長,猶如農夫插秧,需要施肥,而肥施若過量,農作物也受損。若肥料不足,農作物亦缺收成。相對的,自身中的意識心皆同此理,修行者欲明悟心性本如,則是不可或缺的機緣。
    但不識如來妙締又恐使心靈障住與罣礙。因此,唯有真正達到「於諸榮辱何憂喜」。對於眼根所見一切相,不罣礙於心頭,才能不受於識、相障住心靈。自身內心不受諸境塵緣牽掛,才能明澈「幾回生,幾回死」,「生死悠悠無定止」之實相。
    「道」的原貌即是「無生」,「無生」的源頭乃是萬相之母,修行貴在返樸歸真,此真是道源,亦言無生實性。
 
自從頓悟了無生:
    真修者,若欲成就自身如來種,切莫捨去塵緣,須知塵緣皆靈糧,得由自己真正豁達、明澈心性本源,若身處塵境,妄心產生了種種的無明意識,造因成果皆因心性不明而生,修行者如何解脫自身妄心束縛?唯有契入自身的無生根源,方能了達見一切相,不被一切相所轉,而見一切相皆是圓滿實相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