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一
2015-10-30
行亦禪  坐亦禪  語默動靜體安然  縱遇鋒刀常坦坦  假饒毒藥亦閑閑 
我師得見燃燈佛  多劫曾為忍辱仙
 

縱遇鋒刀常坦坦,假饒毒藥亦閑閑:
    世人面對事情,面對於修行、面對於生活、面對於工作、面對於家庭,種種的一切問題,對每個人而言,階段性或長期性的考驗,世人稱之:「瓶頸」,世人切莫忽略了,當面對瓶頸時,亦是個人火候提昇時,然而當要提昇剎那時,也就是束縛最深或是再陷入谷底深淵,原因何在呢?只因眾人不能如嬰兒赤子之心。
    不經事的嬰兒為什麼會去玩刀子?因為他不知道刀子會傷人,嬰兒為什麼敢去玩弄小狗?因為他不知道狗有獸性,有句話說: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,不畏不是代表他真的一點都不怕,是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「怕」。
    修行人倘若面對聖業、凡業,皆能如赤子之心,自然對相上物、境則能平等法性。若能平等法性,如小嬰兒不懂得刀會傷人,卻被刀所傷,但是刀子傷的是嬰兒的肉,即使肉破血流,然而割痛肉,却沒割痛他的心,下次再拿到刀子,依然玩得起勁,原因何在?單純的思惟,則不存入疼痛的檔案,然而隨著時間增長,成為世智辯聰的少年後,已能記得經驗的教訓。
    真修者當知!經驗的教訓不是要記住所有的恩、愛、情、仇,而是要讓世人了解,何物會傷人,如何不要讓別人和自己一樣受傷。修行者當要明悟,經驗並不是用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害,而是明白是非善惡與曲直。
    「縱遇鋒刀常坦坦」,世人遇到教訓,警惕自己以後不再重蹈覆轍,然而對修行而言,卻又是一大束縛與考驗,因為八識田裡記取太多的教訓經驗,雖然學會懂得保護自己,卻終不能「坦坦」真正釋懷,接續的「假饒毒藥亦閑閑」,又豈能等閒視之?
    若藉喻「假饒毒藥亦閑閑」而引述自身八識田所含藏諸性因,因外來緣由而毀傷八識田的種性因,名為毒藥;然而對心性有所提昇則名為良藥,又名最上等的上藥材,眾修行者,面臨根、塵相應之時,是「縱遇鋒刀常坦坦」,「假饒毒藥亦閑閑」,修行者能正用否,其差別在於當下對境的釋懷而已,眾修行者是秉著何等心態面對境、相緣由,是否釋懷,倘若不能釋懷,不能達到赤子之心的作為,則於自身心性的實證,尚有一段距離!
 
我師得見燃燈佛,多劫曾為忍辱仙:
    「我師得見燃燈佛」意指: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祂貴為王子的世尊,為了修行離開祂的皇宮出外尋找明師,然而世尊所參訪的明師,所傳之法,並非真能讓人了脫生死,於是王子遠離群居,獨自去禪修,直到最後世尊實證心性,澈悟宇宙奧義,方知天地萬物皆是自然師。
    世尊詮釋自然界真理實相,藉用牧羊女所言:「修行不在於苦修」,更不在於苦練色身,修行猶如彈琴,弦調得太緊容易斷,調得太鬆彈不出樂曲,修行亦是如此,若能效法自然的無為,自然又適中,萬相則由「祂」而生有,若是在自然界裡沒有依「中」而行,萬物皆不能如一切自然性發展。
    例如:櫻花在夏末初秋時,唯剩樹幹,枝葉不存,到了秋末冬至,慢慢長了花苞,等到春天之時,則綻放美麗的花朵,春天過後花朵凋零,接著樹枝長滿了樹葉,等到樹葉全都長齊時,櫻花果也結實累累了,然而奇妙的物理成長,櫻花綻放處,並非結果處,櫻花果所結乃在於新嫩葉初長出的枝節處。
    若藉以引用自然界無情說法,而體悟自身如來藏的實質本源,本來俱足實性,實性則能順因順果順於一切自然性,自然性,乃是道之本源,其乃貴在順應中道而已。世尊教導眾修行者,欲成菩提,先除四相,此四相乃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四相盡除,燃燈古佛再來為世尊授記,世尊殊勝記載,卻記載不盡世尊了悟內在性德的真實性。
    明白心性本源實是大自然的法則,天地萬物依循自然法則行其適中即是道源。「多劫曾為忍辱仙」,根、塵接觸點,盡是累積內在性德的擴張,自身中的忍辱仙,祂無需忍辱,何謂「忍辱」呢?
    舉凡一位女性的偉大,特別當母親之後,她可以為了家庭、為了婚姻、為了孩子、為了承續香火薪傳,而奉獻自己一生,從她長得很漂亮,身材姣好,結婚之後為傳宗接代,身材走樣,而孩子成長過程,生病、受傷這是難免之事,但是身為母親必定伺候在生病、受傷的孩子身旁,直到康復以後;若先生事業、財務有問題,則陪伴在身旁鼓勵他,直到事業、經濟穩定時;公婆身體不適,隨伺在側,湯藥不離手。
    所指「忍辱仙」,猶如女性的天職,然而此天職是來自於她的天性,因此不需要忍辱,而能達到無怨無悔的犧牲與奉獻,然而「偉大」二字,就能代表她的名字嗎?當然不只,因此用忍辱仙來表達,若能達到自性真如的忍辱仙,則不分男女,則能永不顛倒、永不迷失、永不輪迴,成就無上大法。
    若用「忍辱」二字來形容造物者,謂之孕育天地萬物偉大的母親,造天地,生萬物,亦是道理相同,由「母」性之偉大而孕育天地一切萬物,達到生生不息,造物者多麼偉大,能使萬物繁興,賦予大地生靈生命,孕育出萬象、萬相,無論情與無情,所做、所為,善與惡,及符合道德或違反道德,萬靈主宰造物者,皆能包容之,因此,修行人藉於造物者的大愛,明白「多劫曾為忍辱仙」,明澈心性的本源,方能契入了達無為而為的實相。
 
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:
    在行、住、坐、臥應一切事物,由自身真如應一切事,方能達到自性真如作用,但如何是自性真佛在作用呢?於言、行中不離開心性本源,即使疾言厲色皆能使對方在心靈層次提昇作用;或是沉默、不用一語,亦能給予對方內心中無限感動。言與不言,皆能教化身邊的人,在於自身性德所孕育乃是不滅實性~功德母之本源。本源自然流露達到真如實相,如此方能契入動與靜皆實相,不變真如實相,「祂」應一切而不變實性,性德常然安在,「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」,意指在行住坐臥當中,如是真如,如是自身的無師智,如是自身的天性,如是自身的萬靈主宰,能應一切機,應一切因緣,應一切事,應一切物,達到教化利益眾生,體安然才能達到實相。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