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聞道夕死可矣
2014-10-30
    一日:孔子為眾弟子進德修業而解其惑。
    子曰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!」又曰: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由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道盡世間好道修行者,性德不明,以相取幻,無非不是「捕風堆颶風」;「捉影成實體」般荒誕。
    古德云:「道」可道,「非」常道。何故乎?六根能觸,皆非「道」之虛靈故!既然心行處滅;言語道斷,又豈能謂之:「士志修道,先止外相繁華,衣、食具摒之,即是志於道修行者?」
    子曰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!」其真諦乃在於「道」非修、非悟、非傳、非授、非證、非得矣!須知「朝」「夕」乃是始末之端也!即是始末之端,自然起點即是終點。如質樸真誠之者,順遂天性,並不執著一切自然性運行,不執外境、外相權位、財富,內性圓通無礙,衷心貞介猶如愫玉,雖身處於娑婆,與世間事物浮沈境相上,然而自性內照,性德明智,「德」被天載地,無有邊際之寬廣,其道無極,心包太虛,方、圓是一,圭角不有。如是之德者,究竟圓滿。於身是心,於心是道,身心等持,「朝、夕」一如也。
    「聞、死」意指萬象始末,日、月星宿隨道運載;萬相萬物隨四季輪替。此自然性的生滅相,乃是道之軌跡,覺者明悟其性,其性皆為真理之延伸,然~凡夫不覺,見一切相皆是因果輪迴。若修行者有如大德者對道之愫情,必然能契入自性如來藏之其極,「聞、死」即是「生、滅」自然性,亦是道之彰顯,雖然彰顯亦已成為境、相上遺跡。故因如此,真修者,莫棄六塵,須知,萬象無蹤跡,萬相皆「道」影。子曰:「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。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。」
   真修者若能深蓄厚養自身真性,其微妙法所成諸境、相,「道」、「可」自然成矣!則是孔子對眾弟子所傳心性大法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!」





禪宗公案偈共25偈(22-23偈):
22. 縱貫古今一念心
    「心」是成佛的種性,「心」亦是輪迴的邪知見,然而「心」的原貌本是「無心」所賦予,由於「無心」故,因此,此「心」不滅矣,無論人世間往返多久,皆由此「心」而正用,亦由此「心」而妄為,不管此「心」正用或妄為,皆不可滅除「心」的運動,「心」即是牽動虛靈不滅的真靈之作,亦是圓裹三世的總樞扭。
 
23. 智者無為 愚者自縛  本無智愚 同合如來
智者無為 愚者自縛
    「智者無為」乃在於不滅般若之智實相大彰顯,彰顯則屬自然性,猶如陽光,光明照亮山川大地,明亮之光乃是太陽所流露的自然性,此自然性則是太陽本俱足的實性,無為卻為之不盡;然而,「愚者自縛」乃是受縛於有為法,由於不識自性真如,落在自身的妄念,因而邪思、邪見一起,則受五蘊所拘,自身般若之智則黯然無光。
本無智愚 同合如來
    圓覺經云:智慧、愚痴通稱般若。性德「實地」乃得上天所賦予,其性純善至真,「實地」不貧瘠,無雜亂,亦不覆蓋無明。
 
註解:
    「實地」即是自身如來本能成就無上菩提的因地,由於「地」能供於萬物成長所需,不斷付出,且包容萬相於地上,卻不擁有,此乃性德「實地」。
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