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有一弟子,心常懷懈怠,貪著於名利,求名利無厭,多遊族姓家,棄捨所習誦,廢忘不通利,以是因緣故,號之為求名。亦行眾善業 得見無數佛 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
2022-02-28

時有一弟子,心常懷懈怠,貪著於名利,求名利無厭,多遊族姓家,棄捨所習誦,廢忘不通利,以是因緣故,號之為求名。亦行眾善業  得見無數佛  供養於諸佛  隨順行大道  具六波羅蜜  今見釋師子  其後當作佛  號名曰彌勒

時有一弟子,心常懷懈怠,貪著於名利,求名利無厭,多遊族姓家,棄捨所習誦,廢忘不通利,以是因緣故,號之為求名。
  
    眾修行者,因過慣妄心起伏,於根、塵、境交織作用,與自性真如卻是南轅北轍,因而無法圓滿一切諸境,眾修行者於塵緣不得圓滿,自然輪迴六道為塵客,雖是塵客常往返六道,卻是最完美的安排,因一切因緣果報皆不離觸目遇緣,一切前因後果皆為自性妙用,何故乎?因眾生自性如來實相,本來自然,亦因如來實相自然,方能正使種性智,於隨順自性如來作用諸根性,然~眾生根性與清淨覺難契難入,原因在於眾生覺知常住名利,又因眾生妄心牽纏權位,以致自身如來實性不得正行,若自身實性不得正行諸根用,眾生隨緣真如造就相上名利、權位則必然,眾生自身具足如來實性,卻因不識隨緣真如了別真性則作妄,亦因如此,眾生如來藏含藏種性智皆為貪著名利,更為求名好利而貪之無厭。眾生往返六道久矣!亦厭倦輪迴生死,雖言如此,卻不得「正法」,自證心性如來大法,雖夙世種植菩提,卻難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其因乃在於自身如來藏的潛在意識不斷打轉,而落在識心作依歸。
    彌勒祖師明白世人的「心」皆貪著於相上的利益,因而投其所好,示現外相上的財富及富有,世人認知彌勒祖師所背「乾坤袋」被視之為「錢坤袋」,是「財神爺」的表徵,修行者切莫認為彌勒祖師真的是愛財、求名、求利,此乃末法時期彌勒祖師所領的「天職」,藉由相上名利、權位的具足,引導世人正用利益,因善用世間資源得宜,世人將獲得更舒適、安樂、幸福、祥和的生活,彌勒祖師洞悉世間百態,又以仁慈為根,喜樂為本,透澈末法眾生,若能推動社會經濟平衡,必能使國富民安,家庭和樂、美滿,如此,人間天堂不修自呈。
    慈悲、喜樂的彌勒,以求名、求利之名,欲引領眾人正用其心,亦欲使世人了悟,自身若錯用「心」,則使金錢與名利玷污自身的性德,無法透澈不正「貪、嗔」妄念終究了無止境,亦是痛苦與輪迴的開始,修行者當以自身「真愛」為念,須知!唯有愛與關懷是自身最大的富有,也唯有愛與關懷才能使自身性德彰顯,發光發熱,造福人群,生命最大的光輝,乃是自身有「真愛」,此「真愛」乃是如何使世人常住地球村,過得快樂無憂,曰:人間天堂,也正是彌勒祖師所領之天職。

亦行眾善業  得見無數佛  供養於諸佛  隨順行大道  具六波羅蜜  今見釋師子  其後當作佛  號名曰彌勒
 
    亦行眾善業,得見無數佛,供養於諸佛:
    放眼時勢,世態分為兩極化,如,不分晝夜,人~一心追求權位與名利,忘卻最初衷之願望~良善。人~一心精進修行,齋僧供佛,行善布施,視之修行。然而何謂「善業」?「善業」並非吃齋念佛、行善布施、造橋鋪路等視為「善業」,眾修行者殊不知「善業」不在外相塵緣植福、行善,乃是眼塵相應,能正使諸根性,圓滿諸性因,因此,上自父母下至兒女,乃至身旁人、事、物……皆是「善業」。
    常言道:「前世因,今世果」,此乃無始劫以來,因心性不明所植諸種性因,儘管輪迴千百劫,於因緣和合,往昔所造諸善、惡自然如其因而現其果,這是自然法則。換言之,八識田裡所含藏諸善、惡種子,皆能如其當下所植入程式檔案,隨其因果不滅而發展所含藏的質地,行善得善,造惡得惡,此乃不滅定義,正所謂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因~因果皆由真理所延伸,皆是道之彰顯。而眾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,遇境則怨天尤人,心不能素其本位而行,自身真心妙性不得其正,試問:自性能作之「善業」豈有自澄之日?
    世尊慈悲開示:「亦行眾善業」方能「得見無數佛」。真修者如何去行自身的「善業」?常言道:「生活即是道」,於日常生活中,行、住、坐、臥,觸目遇緣的當下,即是「善業」起端,何故?含藏識猶如阡陌縱橫故!然~雖言含藏識猶如阡陌縱橫,【註解:阡陌縱橫,田間的小路,用於區隔田地的小道,直線叫作縱,橫線叫做橫,形容田間小路交錯。】卻是唯一通往「八識田」諸性因所植處,亦是「得見無數佛」方能「供養於諸佛」,言此,「供養於諸佛」即是自身如來藏所含藏種性智,皆能成就正等正覺,真修者當「如是」行深,如是圓滿,則是供養自身諸佛最佳靈糧,亦是三世諸佛菩薩從中出最大的寫照。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反觀真修者,亦復如是,因明悟凡夫「真性」與佛無有差別,於自身識心澄澈,心性合一,自然性光流露,照耀自身當中無明眾生而「得見無數佛」則必然也!眾修行者,若欲行自身般若覺,圓滿成就「眾善業」,於根、塵、境交織時,當以感恩、尊重、歡喜接受。須知!天地事、物,所聚因緣果報與償還,皆因無始劫所結下恩怨,所結恩怨本是~干戈,當「心」存感恩剎那化為~玉帛,而大地眾生自身「真愛」無異於菩薩泛愛大眾之慈;無別於菩薩喜捨之悲,如是心量廣大,自身甘露必然遍灑群生。
 
    隨順行大道,具六波羅蜜,今見釋師子,其後當作佛,號名曰彌勒:
    世尊曰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、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由此可知,真修者,若能正使自身如來覺知,自身如來覺知自然能融和諸根性,於如來藏裡所植存煩惱、妄想、執著、究竟覺,自身覺知正用,則必能成為無上菩提最佳的power,如古佛曰「柴、米、油、鹽養色身;妄念、色塵供真如!」換言之,內在性德彰顯得仰賴八識田裡無數億種性智,皆由虛靈運動而呈現真性,真修者若欲證得自身如來妙締,則當隨順自性如來,須知,了悟自身如來覺知者,明與無明,皆為實相,如永嘉大師曰:「無明實性即佛性;幻化空身即法身」,言明,妄想、執著乃凡夫見之,而覺者不作如是觀,何故?須知!貪、嗔二字若能澈悟,剎那正心、正用、正行,既已廣度自身當中無明眾生,使自身無上大法於根、塵相應即能「隨順行大道」。如六祖大師曰: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菩薩成就無上菩提亦皆是「因地法行」,於六度般若「行」中,藉由相上塵緣,實證內在性德,而內在性德妙光流布,則遍照寰宇,利益群生無有幽暗之處。
    「釋師子」指的是釋迦牟尼佛,嫡傳彌勒其後當作佛。此法華經乃是釋迦牟尼佛、文殊師利菩薩、彌勒菩薩正在上演自身當中的大法義,此大法義是以心印心,燈燈相傳,所謂「佛佛惟傳本體,師師密付本心」,讓此至高無上之上乘法能法脈相傳。 
 
    舜的故事:孝感動天〈附註〉
    舜自幼就喪母,父親於是續娶,生子象。舜很小就要工作,幫助維持全家的生活,他的父親因為寵愛後母和弟弟象,所以一家人都對舜非常不好。可是舜不以為意,從小就非常的孝順父母,關心幼小的弟弟,如果自己有小過錯,就甘願受罰,知道父母和弟弟不喜歡他,可是舜還是和睦地和家人相處。
    舜的繼母一心想將家產留給自己的兒子象,因此起了不軌的心,一心只想把舜害死,有一次瞽叟就對舜說:「糧倉的屋頂破了,一下雨就會漏水,你快去修補一下。」舜於是爬到糧倉的屋頂上去塗泥補漏,此時,繼母乘舜在屋頂上修補,便叫象放火燒糧倉,而且把梯子拿走,倉庫的火勢非常猛烈,他們母子認為舜絕對會被火燒死,但舜此時情急生智,用雙手舉著斗笠,像鳥兒一般的降落下來而逃走。又有一次,繼母要舜挖井,舜挖井的時候,在側壁鑿出一條暗道通往外面。當舜挖井挖到深處時,繼母和象就將大量的石頭和土往井裡倒將井填滿,繼母和象都以為舜死了,非常高興,但舜卻從旁邊的暗道出去,因此又逃過了一劫。儘管如此,舜依然一片真誠的孝心,不僅感動鄰里,甚至感動了天地。舜曾在歷山這個地方耕種,初到歷山耕種的時候,當地的農夫經常為了田地互相爭奪,於是舜便率先禮讓他人,尊老愛幼,用自己的德行來感化眾人。果然一年之後,這些農夫都大受感動,再也不互相爭田爭地。舜到雷澤捕魚,年輕力壯的人,經常占據較好的位置,孤寡老弱的人就沒辦法補到魚,舜看到這種情形,率先以身作則,把水深魚多的地方讓給老人家捕,自己則到淺灘去捕魚。
    由於舜是出於一片的真誠,沒有絲毫勉強,所以令眾人大為慚愧和感動,所以在短短的一年後大家也都互相禮讓於老人。舜到陶河的地方製陶,本來這裡出產的陶器品質很粗劣,但在一年後,受舜的行為感動,他們製陶不再偷工減料,所製的陶器非常的精緻且耐用,從此之後,只要舜居住的地方,都有很多人跟隨著過來,這就是歷史上所謂「一年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」舜的孝行遠播,名聲傳到了堯帝的耳朵。堯帝清楚明白舜的為人之後,就將其女兒娥皇、女英嫁給舜,又因為舜的賢德,後來堯帝亦將帝位傳讓給舜,稱謂舜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故事中繼母與象千方百計想要致舜於死地,舜雖然知道,但沒有第二個想法,仍然照著繼母所說的話去做,不但受辱不怨,受屈不恨,依然孝順父母、友愛兄弟,做好自己的本分,進而所到之處能夠正己化人、矜孤恤寡、敬老懷幼……,種種的行為在在都是使內在性德流露、以德行感化眾人,讓自身大智慧彰顯,隨順行大道的最佳印證,所以舜所到之處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,所做之事無不成之。
    所以在生活當中才是我們實證內在性德最佳的道場。
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