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恆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禪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
2021-03-30
    又見諸菩薩   行施忍辱等   其數如恆沙   斯由佛光照   又見諸菩薩  深入諸禪定  身心寂不動  以求無上道

又見諸菩薩   行施忍辱等   其數如恆沙   斯由佛光照

    又見諸菩薩,行施忍辱等:
    「諸菩薩」,此處意指尚未入地,由於識未澄澈,因此隨緣真如思惟不定,易落在感官中行事,受自身八識田的無明意識而左右,當根、塵接觸時,則落於自我意識行深,無明行識交織自身屬性,自然於八識田又覆蓋一層無明。因此,世尊教化眾弟子,於「識」尚未澄澈而修六度萬行的弟子們,當如何正行自身中的六度般若覺。六度般若覺亦謂之六度萬行,乃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
  布施:心繫眾生,布施眾生所需的一切,包含物質上需求及心靈得以自在。
  持戒:六祖大師曰:「自性無非自性『戒』」。明悟自性真如良善本能,行~自然不偏離本能之事,故無須藉以相上「戒律」規範自己。例如:潔身自愛,品德超然,如此之人高風亮節,何需以相上「戒律」意欲駕馭自性真如?
  忍辱:乃為克己自性起妄,若自性迷昧,即由八風任意行,八風:即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,莫輕視此八風對自身心之影響,自古英雄不少皆因此八風作亂而喪失生命!
  精進:惟一惟精,精於自身心性行深用功夫,終身志業不退轉。
  禪定:即是大定,大定大用,靜、動一如,何謂一如?即不受心、身阻礙,心性解脫自在。
  智慧:敏銳黠慧,洞悉相上諸因緣果。
  世尊教導眾弟子,若能如是實證覺知、如是行深自性真如,成就自身真如實性正作用則必然。自身真如實性既已澄澈,曰之菩薩。菩薩德性俱足,能關掉自身生死門,雖見色身現世,陪眾生受生、受死,卻不受輪迴!菩薩又因透澈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事因緣,故能令諸因交融圓滿;反觀眾生,心性不明,遇境無明識心作用,眼見塵緣,妄心交織隨緣諸性因,隨之植入輪迴生死的種性因,當知!眾生輪迴生死,往返三界皆因不明萬事萬物總是因緣而生、因緣而滅,因緣生起即是交織時,交織或交融皆是一種狀態,並非是全然過與非、是與否,眾修行者若能交織中找到根源處,漸而順因、順果、順其自然性,必能圓滿諸性因,如是作用自身覺知,即是正心、正用、正行,而六度萬行必然理、事圓融,而心性大法自然行之無礙也。

    其數如恆沙,斯由佛光照:
    自身如來藏含藏諸性因,皆是成佛種性智。種性因有善、有惡,然而,種性因所含藏善因、惡果皆非關如來妙締實性,何故?因~善因、惡果皆輪為「識神」主宰,世人因心性不明,因此,無始劫植入如來藏諸善因、惡果,皆落在自身無明意識所掌控。如:心性不明,行一切善皆為福報,福報之因,必然入世人間享其果報,眾生心性幽暗,性德難以彰顯,因眾生性德難以彰顯內照無明意識,自身無明意識即作亂心性,因此,無明意識則作威作福,將自身如來藏所含藏諸善因輪為惡果之實,五祖曰:「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」,換言之,眾生輪迴生死不斷,不也因「福」大而「禍」根相依?反觀覺者,自性如來藏亦含「善、惡」種性因,然而,覺者自性明澈,雖自身如來藏含藏諸性因,卻不受此二性左右自性如來,如道元禪師見性偈曰:「禪就是身、心脫落就是佛!」然也,道元禪師一語道盡自性真如作用,身、心畢竟平等,身心平等者,內在性德無滯無礙。
    覺者自性真如圓明光碩,圓明性智內照自身八識諸性因,由於覺者內性自照,能自見內在眾生是佛,剎那覺者性光流佈自身如來藏諸性智,此「性智」皆為佛種,如經云:「其數如恆沙,斯由佛光照」,若深入經義所曰:眾修行者澈見內在眾生是佛,當下自身八識田所含藏諸性因,雖「其數如恆沙」,而如來藏諸性智全然性德兼備,當下「斯由佛光照」則必然也!何故?須知,眾生本俱足如來般若實性,只因自身八識田諸性幽暗,若自身八識田諸性因,融合自身如來藏所含藏種性智交織,自性如來隨順內在無明眾生,無明眾生因受自性如來德性導引「真性」當家,自然能使內在無明眾生當下性光流露,無異佛之本如,眾修行者了悟如來實相,本無佛與眾生之別,剎那性德遍及一切處,末後修行者,若非如是修,若非如是行,若非如是作,縱然修持千百劫,依然不識「真性」「妄心」一家親!
    眾修行者,若識自性諸因,皆成佛智,於自性佛智欲作真性真用,妙行無住,切莫貪行「外道」之便!何謂「外道」,離開自性真如覓覺知即是!何故?自性覺知不離妄心求,妄心不離真如用,真如妙締不離色塵有,亦因如此,覺者不離塵緣,成就自身性德,圓滿諸性!試問迷昧眾生,自身中的「種性智」欲意置於何處,方不擾亂汝心清淨?

又見諸菩薩  深入諸禪定  身心寂不動  以求無上道
 
    又見諸菩薩:
    菩薩修行的次第:需經過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及金剛十地之後才能進入第五十一次第的金剛菩薩,進而到達五十二次第才能成佛。而此處所謂「諸菩薩」,因經典後文接續有「爾時四部眾,見日月燈佛,現大神通力」所以此處之「諸菩薩」指的是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等次第之未入地菩薩而言,亦因如此,諸菩薩往返人間,因「覺」有情,不忍見眾生受苦塵境,如圓覺經云:菩薩變化示現世間。非愛為本。但以慈悲令彼捨愛。假諸貪欲而入生死。由世尊慈悲:菩薩變化示現世間。非愛為本。但以慈悲令彼捨愛。假諸貪欲而入生死。明白菩薩悲憫眾生,捨己救眾,亦因諸菩薩自性如來含藏「悲願」作用,此「悲願」若依世尊於圓覺經所教導眾弟子云: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。根無大小。皆成佛果。何故?自性如來覺知正作用故!末法真修者欲將如何行自身如來覺知?其因乃在於自身心念作用,此心念微細,不易察覺,若言眾生心念以眾生「覺」知而言,眾生之「覺」乃是自身情緒的作用,六識受六根主宰,易隨諸境,心起分別;而覺者之「覺」乃是本覺真性,六識受六根相應,圓滿塵緣諸境,六識歸識心,識心歸圓覺。
    修行者明悟自身游絲念頭乃修行升、降關鍵,若不明自身「覺」知作用,既使是初地菩薩亦然處於此「次第」裹足不前,因而往返三界不已!
 
    深入諸禪定:
    何謂禪定?外離相即禪,內不亂即定。「禪定者,外在無住無染是禪,內心安住是定,即曰:禪定。然,未入地菩薩及眾生為求得禪之實相,外離相及內不亂,因而勤奮修持佛法,殊不知,相上佛法是戒律,無關自性真如大法,須知,自性真如大法非關修持,此「大法」乃自性真如自然性作用,若眾修行者執用一「法」必然受之「法」縛,眾修行者無法了達自身真如大法,即由隨緣真如假使真性,真性因隨緣真如作妄,當下真性即隱,真性既隱,自身識心又覆蓋一層油鏡,眾修行者,修持如是隨妄塵假緣行深,則永無明澈之日。
 
    身心寂不動:
    眾修行者深怕起心動念則擾亂自身清淨心,故以參禪打坐,意使妄心不起諸念不生,甚至深信「靜坐能成佛」。眾修行者,若作是想,乃為外道種性,當是眾生五性差別。六祖壇經第十品「真假動靜偈」云:「有情即解動,無情即不動,若修不動行,同無情不動,若覓真不動,動上有不動,不動是不動,無情無佛種」,惠能大師清楚明白告知眾弟子,「有情」才能起作用,而地、水、火、風是無情之性因,不起情作用,若修一念不生之「法」,猶如地、水、火、風終究於自身心性一無是處,真修者欲覓得自身真如不動,於日常生活深入體悟,若依斷滅法修不動行,最終落得二乘果位亦是焦芽敗種,終究無法成就如來實相。
 
    以求無上道:
    修行欲以「禪定」之法使身心寂然不動豈非易事,更何況以錯知解欲得「無上道」,如此作用,終不可得,猶如去冰求水,究竟無益也!須知,錯誤的觀念,即使再精進行深,終究是無法了達自身真如實性也!「道」的實相,含蓋動、靜二相,「動」者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,「靜」者也萬物之所歸,亦是動的起源,如太上老君曰:大道無形。生育天地。大道無情。運行日月。大道無名。長養萬物。吾不知其名。強名曰道。夫道者。有清有濁。有動有靜。天清地濁。天動地靜。男清女濁。男動女靜。降本流末。而生萬物。清者濁之源。動者靜之基....。因此,動靜理全是,即是「道」的全貌。世人不識自身之「道」又豈能洞悉宇宙實相,自身俱足「動」「靜」二因的真如,卻迷失在無明的五里霧中,隨之情慾縱橫六根,此六根迷昧於六識,六識不明澈,名曰六盲,而六盲亦是障蔽自身性光之物,因此,了達「體、識」作用方能識明體現,而非隨著塵、境起總種分別。眾生本來面目與聖賢清淨實相無二,差別在於眾生心起種種罣礙,若罣礙諸性因,不剖妄出真,六根則不能了別六識亦不得回歸心性本源,因此,輪迴六道,生死不斷,其行也哀。
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