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,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,名妙法蓮華。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,六十小劫不起於座。時會聽者,亦坐一處,六十小劫身心不動,聽佛所說,謂如食頃。是時,眾中無有一人若身、若心而生懈倦。
2020-05-30
   

    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,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,名妙法蓮華。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,六十小劫不起於座。時會聽者,亦坐一處,六十小劫身心不動,聽佛所說,謂如食頃。是時,眾中無有一人若身、若心而生懈倦。


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,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,名妙法蓮華。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,六十小劫不起於座。
 
    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:
    日月燈明佛:指世尊。三昧起:三昧指的是不散亂之意,也就是定,世人所認知的定,是用個方法來讓心如何的靜止不動,用靜坐的方式達到內心清淨,但這非是真清淨,而是落在意識感受的靜,與自身本自清淨的覺知彰顯,毫無相關,反而會更加蒙蔽內在真性自然性的作用,欲達真定,並非用一個法壓抑心體作用,弱六根之修行,皆是錯知解,有所壓抑之法,只會落入心識束縛本然清淨的覺知,上帝造物必有其用意,上天賦予六根必然要使其正用,倘若不能明白三昧實相,不能使六根皆正用,則終其一生都落於表層面用功夫,在自己所設下的天羅地網之中載浮載沉,無法回到心性本源,唯有能在根塵境,心意識能清楚澄澈,應外緣皆能圓滿諸緣,自性真如的大作用力,才能應用無礙, 於行住坐臥皆不離三昧正用,不斷滅外境諸緣,在一切境當中皆是實相。
    常言道:人定勝天。人:頂天立地為人,能正使內在覺知,如覺者佛性能大用,具足般若妙締能圓融無礙,故能勝天,勝天並非是要贏過天,而是自身性德能彰顯出來,心量沙界,在當下能超越生死輪迴,回復如來真性,進而突破為「夫」,此乃大丈夫。即與道同風,正心、正用、正行,兩鈷金環鳴瀝瀝,達到實相般若。
 
    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:
    因為彌勒菩薩的緣故而說了大乘經。大乘經:世尊傳法,因根基不同,因緣不同,而有種種方便,譬喻言詞隨宜說法,但通達自性理路,終究只有一佛乘。若將道譬喻為一個圓,而這個圓其實是由點線面所形成,線也是由點所凝聚而成,故「道」有很多切入面,每一面皆能直探心性本源。
    若真修者能行自身中的大乘經,在生活之中,一步一腳印,實證內在菩提覺知,即能行經,反之,以無明用事,即使熟讀大乘經,不明經中實相之義,則無法契入心性本源,恐怕只會落入文字障,實與心性自然的彰顯無關。
 
    名妙法蓮華:
    妙法蓮華:世人皆俱足內在不滅實性,本來明澈,本不幽暗, 因無明假使真性,在於根塵相應當中,皆落在自我意識上,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將它複雜化了,良知良能人人皆有,但被學來的法所蒙蔽,故所行的皆留下副產品,等待日後要了其因緣。
    然自身妙法本自具足,因世人皆俱足真性,不假外求,若能正使自身如來大法,內在的真如實性能如實作用出來,識明體見,所行的皆為無餘涅槃,自性真如的實相應用無礙,根對塵皆能大刀闊斧,不在自我意識當中牽扯不清,應事皆覺行圓滿,當下皆能自證果位;倘若識不明澈,以識心用事,所作用的如毒蛇猛獸般,當下皆如雙面刃,不僅損人且害己,使自身性德又蒙上一層無明,那要如何行自身妙法蓮華呢?
 
    教菩薩法:
    自性真如是絕學無為的,與道同風,祂不是修來的,更非學來的,祂是自然性流露的,倘若有所學,已經成為了佛學知識;有所修,即落入了法縛。以學來的法要恢復自身如來實性,實與自身性德漸行漸遠,法,並不是不好,而是我們用了之後,有所染著,沾染在八識田之中,渾然不知,何時該取、何時該捨,無法拿捏的好, 在根塵境當中,心還是常因相上變化而起伏不定,等到覺察了之後,已經慢了一步,因為識不澄澈,無明總是率先出馬,因此馬上又落入心後,不能回到心前。
    須明白無明實性即佛性,無明皆是成就無上菩提的靈糧,若能得以正用則會是相當大的推動力,因明與無明本來自本不滅的實性,倘若一昧的去除無明,則成佛的原動力就沒有了,無明只因一念的不覺,當下轉換為無明,如同光明與黑暗,在光亮處必有黑暗的存在,因此眼根才能見到一切的相,倘若光明處沒有黑暗的存在,這個世界只會見到一片光體,大道就不能運行萬物,因為道之本體俱足陰與陽,缺一則不能成相,萬物由道的兩儀衍化而生,這是不變的真理,故陰影處的暗一樣相對的重要。修行若一昧捨無明,亦為法縛,因不明道的實體之意,只能過著滅妄斷相之修行,始終在原地踏步,成就無上菩提的資糧也就跟著消失。
 
    佛所護念:
    天地萬物皆俱足性體,故道的實性才能依其屬性如實彰顯,倘若萬物無體,則無法成長茁壯、繁衍、循環,萬物就不能被道所運載。回歸到自身之中,世人皆俱足心體,但世人不能回歸到心性本源,落在意識的感覺當中,因世人面臨境相之時,總是以慣性作用,此慣性為累世以來以無明行識而牢不可破,此為通往地獄的根源,面對一切境,難住於自在輕安之境,故植下生滅輪迴的種性因,以至於性德不德,真修行者若能護持自身性體的明澈,也就是在每個根塵當中,當下都能進入大圓鏡智,在每個作用當中皆能正心正用正行,因此修行需要大善知識引導,放下錯誤的觀念,才能明白何為護持正念,因為一位明悟的覺者,心性一如,內外明澈,洞悉一切事相的緣由,明白眾生之詬病,給予正確的理路。
 
    六十小劫不起於座:
    六十年歲月稱作一甲子,也就是指在一生之中,皆不離自身的法王座,也就是能夠讓覺性常照,心王當家作主。世人因不明體,因此心隨境起伏,心體隨即產生無可計量的空間,此存在的空間就由無明取代,隨緣真如就隨境沉淪,故要善自護念,那一正念心,念念覺,是常住法王座的關鍵,更是通往無上菩提大道的不二法門,唯有回歸到不變真如,才能住佛圓覺。一位明悟覺者,清楚明白一切因緣果報,圓裹三世,因此在六十小劫能不起於座,在行住坐臥、根對塵中,六根所應皆能正作用,能讓自身妙法蓮華如實彰顯。
 
時會聽者,亦坐一處,六十小劫身心不動,聽佛所說,謂如食頃。是時,眾中無有一人若身、若心而生懈倦。
 
    時會聽者,亦坐一處:
    三千多年前,世尊為眾弟子開示的法華經,緣由:舍利弗知四眾心疑,自亦未了,而請示世尊!何因何緣,慇懃稱歎諸佛第一方便,甚深微妙難解之法?爾時,世尊告舍利弗:「汝已慇懃三請,豈得不說,汝今諦聽,善思念之,吾當為汝分別解說。」事隔三千餘年,法華經在中信道圓音重現,是多麼的殊勝緣會,而世尊在法華經裡演自身無上大法,為了讓末世眾生明白心性,方能達本還源,殊勝大法緣會,在場參與的聽眾,聆聽如此殊勝的法會,心生法喜妙明本體當下一本散萬殊,使得天地萬物共沾法樂,又使天地共沾天恩,萬殊歸一本,於生活中,唯有根對塵當下,契入回到本來良知良能,心的源頭方言實證!
    萬象、萬相由「心」演變而來,心之所以產生萬象、萬物皆由眾生妄念而生,因此無明假使真性,導致無法正心正用,眾生之所以不能正心正用,只因凡事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,以至於妄念叢生,因此眾生六道往返不已。如何讓心能夠正心正用呢?妄念歸回一心即能正用,唯有藉境上緣由,根、塵相應,即能使根本無明啓動始無明,回到心的源頭,剎那契入不思善、不思惡的真如實相。
 
    六十小劫身心不動:
    世尊在靈山會上,拈花示眾。眾皆默然,唯迦葉破顏微笑。為何眾弟子中,唯迦葉尊者能以心印心?其乃因迦葉尊者澈悟心之本體也!眾修行者,累劫以來不管修得多好,要是沒有明心見性,是無法體會自身甘露的滋味,末法修行者誤以為明心見性就能返瑤天,其乃錯誤的觀念,修行者要知道,明心見性只是修行開始,如果沒有繼續行深內在性德之實性,還是無法契入真如實相,此時只是短暫開啟心靈的那扇門,識明體現終不得持續,如來大法不能常住,終究還是無法達本還源,唯有識明體現回到本來無的實相,方能使「正心」還自本處,了達正心、正行、正用之實相。
 
    聽佛所說,謂如食頃:
    什麼是「食頃」?法乳是也!眾修行者於自身中的「八識田」,猶如一位母親,「真如」如同小嬰兒般的純潔、嬌嫩!「母親」要孕育「嬰兒」必須要有足夠的養分供應給Baby,好比內在性德要有夠足的福德性,才能夠孕育出佛性,倘若修行者內在性德不足,缺乏靈糧,是無法培育佛種,然而,中信道眾大德們是何其有幸,由二位菩薩所教導的佛法,猶如「法乳」薰陶我們內在的無明,因識在「法乳」薰陶下更明澈,因此無明一層一層剝落,並化為靈糧作用,內在性德流露出來,修行者若沒有經過「法乳」薰陶內在,性德是貧瘠。猶如貧瘠的土地沒有經過開墾,是無法種出品質優良的植物,眾生內在的無明亦是如此。因本俱足的內在性德被層層無明覆蓋,沒有經過真理的洗滌,內在福德性不足,依然還是無法在心地培育出佛種子。
 
    是時,眾中無有一人若身、若心而生懈倦:
    世尊曾對須菩提慈悲: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。從世尊慈悲開示眾修行者殊勝法緣,可見眾修行者的因緣福報具足,而無明意識同霑佛恩,此時身、心不覺得倦怠,因為身、心與道同風,融合在電子當中,根對塵當下馬上從第五識直接到第八識,乃是契入到心性本源,此時不用經過第六識、第七識的含藏,因此直接回到清安、自在、快樂實相裡。
 

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