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解一
2018-04-30
圓頓教  沒人情  有疑不決須直爭  不是山僧逞人我  修行恐落斷常坑

    「不是山僧逞人我」:
    
「不是山僧逞人我」,意指修行意欲達本還原,「身」處世俗,「心」不做紅塵客,真修行者不能離群索居而獨自「修行」,因離群生之「修行」,六塵緣影則不能成就六度般若行,既不能離群索居,「身」在紅塵滾滾中,如何不迷失自己?因此當了解,真修者善於內在潛修,藉假我與真我兩者之間相互較量而提升,何謂「較量」?指自身「無明意識」與自身「真如實性」,雄雌決戰,何者稱王?真如實性妙締作用,引導無明意識,成為真如最大Power,理雖如此,但眾生卻容易落在分別想,世人因假緣和合而容易落在無明意識裡打轉,經常落在「人我」中逞強,自身「理、欲」交戰烽火連天,最後慘敗於「欲」。
    常言道:出師未捷、身先死,常使英雄淚滿襟之遺憾!其因何在?只因修行者無法在塵不染塵,偈曰:蓮花出淤泥而不染,然而當六根對六塵起用,真能出淤泥而不染?
    追溯實相其實難也,難在修行者無法了達「山僧」二字,因自身無法處於不平等逆境中,勇於直下承擔,眾生過慣隨妄逐境,在根塵相應中起分別對待,在於相較量之下,失去自我省思,修行者缺乏自我反省能力,儘管是離群索居,居住幽靜森林中,亦飽受飛禽走獸吵雜聲音,蚊蟲叮咬,同樣干擾色身「如如不動」修行,世人鮮少醒察,受干擾的心境,並非全來自外緣因素,即使是修行者,能體察內在無明紛爭亦少數,因妄心作祟,六根即沾染世俗習性,因此永嘉大師以「不是山僧逞人我」,指內在性德倘若不明,即使參悟再多經典,行再多修業,終究擺脫不了自性假使諸性因,而顛覆自性之妙。   
    常言道:「欲加之罪何患無詞」,「修行」亦復如是,眾修行者習慣將錯誤行徑推卸給「無明」,將罪過錯推予眾生,內心起動盪不安則推於外境,試問,又有幾個能捫心自問,事出必有「因」,此「因」是否來自自身慣性強出頭,而擾亂內心清涼地?
  
    「修行恐落斷常坑」:
    
何謂「斷常坑」?斷掉回復本來之初,恆常不變之古神,亦斷掉成就無上菩提之正因,換言之:世人心念起用,觸動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,心念不正,妄念即生,剎那十八層地獄現前,無明覆蓋真如即是「人間煉獄」。
    修行之所以痛苦,完全來自於六根對六識起無明意識,因此「地獄」現前,「心」之意識,受苦、受磨,無須等捨報後再受地獄之刑。若「修行」落於自己所設十八層地獄,自然斷掉成就無上菩提佳機。

    「有疑不決須直爭」:
    世人容易落在自己「疑惑」中,何謂「疑惑」?對外境不能信任,對內心又不能掌握,當疑慮產生,心境則亂,意念紛飛,猶如人不闇水性,而掉落深水裡,恐懼與掙扎外無計可施,甚至,求生念頭亦被恐懼力量所吞噬,此時只能任其宿命安排;修行者若有如是「疑惑」之心,既已迷失自身五蘊之中,餘波蕩漾心性又如何令自身跳脫?因此,修行者得明白,藉「境」餘波,不能「順」接,當須「逆」接,修行者懂得「逆」接,則「身」立其境,「心」能迎光而飛翔,當下自身輕安、自在、快樂,自身中本來面目,既已相融。
    永嘉大師以「有疑不決須直爭」告知真修行者,何謂「直爭」?超越自己慣性,切莫倘然於消極,亦莫由意識妄心所左右,爭得自性光輝,普現一切處,因此,唯有逆爭上游,不在無明起伏中令自己受苦在其中。

    「圓頓教,沒人情」:
    「圓頓教」,指自身俱足性德圓滿無缺,曰為:自性如來,「圓頓教」,「圓」即是無缺無礙,自身性德無缺陷,自性般若本能生萬法,此萬法隨境上演,「頓」即是剎那間能契入識之妙用,因此妄念作祟,則落在表層意識打轉,終不能直探心性妙締,不能契入自身圓滿無礙之實相,只能依「教」修行,一旦落入在「教」修持,意欲明悟本來,既已離開自身真如,永嘉大師擔心末後修行者,自身般若大智彰顯,本是自然法則,若不明實相作用,最後落入依法修行,依教修行,即如:清靜經云: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,便遭濁辱。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。永失真道,…。因此以「沒人情」來告誡眾修行者,一旦落在人情世故即沒天理流露,因為人情與天理是截然有別。
    自身中具足「圓頓」實相,「圓頓」是剎那間性德充塞宇宙,無有空隙,更無空間,然而人情,則是天理延伸,須知,人情暢言,何物非是天理化身?即使是四維八德,依然不離天理自然性,猶如海容百川,百川淡水滴滴來自海域!
    修行者若要契入自身「圓頓門」,唯有行菩薩般若行,祂覺醒圓滿,卻不斷人情,令娑婆世界眾生解脫於苦海,菩薩將苦海化為救渡眾生之淨土,然而一樣境界,卻有兩種情,一則來自天理流露,另一則卻來自人情之枷鎖,眾生因此無法了達自身「圓頓」實相。
    世人欲藉佛法了脫心境束縛,各宗教派如雨後春筍,層出不窮成立修行道場,然~修行者當明白,一旦落在「教」則變成「法」,一旦落入「法」既難明白真如實相。自身「本能」如菩薩行六度般若,然而是否能放下人情束縛,令自身天理良知流露,一切的人情作用皆在咱們自身「圓頓教」裡,祂寬廣無邊,無所不包,無所不容,一切圓滿無礙。
 
回列表頁
分享這篇文章至